-
生活史
生活史(lifehistory)是指病媒昆虫完成一个生命周期的发育史。
-
原虫
胞膜包裹虫体,也称表膜(pellicle)或质膜(plasmamembrane),电镜下可见为一层或一层以上的单位膜结构,其外层由蛋白质和脂质双分子层与多糖分子结合形成细胞被(cellcoat)或糖萼(glycocalyx),内层由紧贴的微管和微丝支撑,使虫体保持一定的形状。某些原虫的生活史中具有包囊阶段。常见的医学原虫及其生物学分类见表8-2。
-
植物生活史
通常合子迅速减数分裂,而回到单倍体的菌丝体时期,在真菌的生活史中,双相核的细胞是一个合子而不是一个营养体,只有核相交替,而没有世代交替现象。蕨类植物的生活史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一样,也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无性生殖产生孢子囊和孢子,有性生殖时产生多细胞的精子器和颈卵器。
-
臭虫
中胸小,其背板呈倒三角形,后部附着1对较大的椭圆形翅基。图1臭虫成虫(示背腹面)图2臭虫雄虫外生殖器两种臭虫形态的主要区别是温带臭虫前胸前缘凹陷深,两缘向外延伸成翼状薄边;图3两种臭虫的头部和前胸臭虫生活史及习性:臭虫生活在人居室及床榻的各种缝隙中,白天藏匿,夜晚活动吸血,行动敏捷,不易捕捉。
-
壁虱
中胸小,其背板呈倒三角形,后部附着1对较大的椭圆形翅基。图1臭虫成虫(示背腹面)图2臭虫雄虫外生殖器两种臭虫形态的主要区别是温带臭虫前胸前缘凹陷深,两缘向外延伸成翼状薄边;图3两种臭虫的头部和前胸臭虫生活史及习性:臭虫生活在人居室及床榻的各种缝隙中,白天藏匿,夜晚活动吸血,行动敏捷,不易捕捉。
-
蜚蠊
口器为咀嚼式。第10节背板上着生1对分节的尾须。雄虫的最末腹板着生1对腹刺,雌虫无腹刺,据此可分别雌雄。近年来,以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制成“蟑螂笔”在蜚蠊出入处涂划,或制成药片、药纸、药板等放置于其活动场所,或制成涂料喷于室内墙面,效果均较好,适合于家庭使用。
-
刚地弓形虫
包囊内的速殖子、假包囊的缓殖子或卵囊内的子孢子在小肠腔逸出,主要在回肠部侵入小肠上皮细胞发育增殖,经3-7天,上皮细胞内的虫体形成裂殖体,成熟后释出裂殖子,侵入新的肠上皮细胞形成第二、三代裂殖体,经数代增殖后,部分裂殖子发育为雌雄配子体,继续发育为雌雄配子,雌雄配子受精成为合子,最后形成卵囊。
-
布氏姜片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buski(Lankester,1857)Odhner,1902]简称姜片虫,是寄生于人体小肠中的大型吸虫,可致姜片虫病(fasciolopsiasis)。中间宿主是扁卷螺,终宿主是人和猪(或野猪)。2.关键的措施是勿生食未经刷洗及沸水烫过的菱角等水生果品,不喝河塘的生水,勿用被囊蚴污染的青饲料喂猪。
-
白蛉
口甲、色板和咽甲的形态是白蛉分类的重要依据。图2白蛉口腔和咽白蛉的生活史:白蛉为全变态昆虫。白蛉的生态:孳生地:白蛉各期幼虫均生活在土壤中,以地面下约10~雄蛉上抱器第2节有长毫5根,2根位于顶端,3根位于近中部,生殖丝长度约为注精器的5倍。利什曼病:⑴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病原是杜氏利什曼原虫。
-
蝇
颜面中央有1对触角,分3节,第3节最长,其基部外侧有1根触角芒。吸血蝇类的口器为刺吸式,能刺入人、畜皮肤吸血。8mm,暗灰色,形似舍蝇,刺吸式口器,胸部背面有不清晰的4条黑色纵纹,第四纵脉末端呈弧形弯曲。我国已报道各类蝇蛆病300余例,多数为狂蝇科和皮下蝇科的一些幼虫所引起的眼蝇蛆病和皮肤蝇蛆病。
-
微小膜壳绦虫
卵巢呈分叶状,位于节片中央。图1微小膜壳绦虫此外,当孕节在所寄生的宿主肠中被消化而释出虫卵时,亦可孵出六钩蚴,然后钻入肠绒毛发育成似囊尾蚴,再回到肠腔发育为成虫,即在同一宿主肠道内完成其整个生活史,称自体感染(autoinfection)并且可在该宿主肠道内不断繁殖,造成自体内重复感染。驱虫治疗可用吡喹酮15~
-
蠕形螨
须肢分3节,端节有倒生的须爪。雌螨的生殖孔位于腹面第4对足基节板之间的后方。蠕形螨寄生于人体的部位主要是:额、鼻、鼻沟、头皮、颏部、颧部和外耳道,还可寄生于颈、肩背、胸部、乳头、大阴唇、阴茎和肛门等处,蠕形螨主要刺吸宿主细胞和取食皮脂腺分泌物,也以皮脂、角质蛋白和细胞代谢物为食。
-
毛囊虫
须肢分3节,端节有倒生的须爪。雌螨的生殖孔位于腹面第4对足基节板之间的后方。蠕形螨寄生于人体的部位主要是:额、鼻、鼻沟、头皮、颏部、颧部和外耳道,还可寄生于颈、肩背、胸部、乳头、大阴唇、阴茎和肛门等处,蠕形螨主要刺吸宿主细胞和取食皮脂腺分泌物,也以皮脂、角质蛋白和细胞代谢物为食。
-
蠓
雄蠓两眼相邻接,雌蠓两眼距离较远。腹部10节,雌蠓有尾须1对;图1蠓生活史蠓的生活史与生态蠓是全变态昆虫,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图1)。吸血蠓类交配时常有群舞现象。交配后吸血,约3~对成蠓出入的人房、畜舍和幼虫孳生地的沟、塘、水坑等环境用二二三、马拉硫磷或溴氰菊酯等进行滞留喷洒。
-
蛛形纲
口器由1对须肢、1对螯肢及其下方的口下板组成。腹面有足4对,通常分为6节(包括基节、转节、股节、膝节、胫节和跗节),跗节末端有爪和爪间突。与医学有关的蜱螨种类在蜱螨亚纲中,与医学有关的有寄螨目中的蜱和革螨,真螨目中的恙螨、疥螨、蠕形螨、尘螨等。⑷螺旋体病:硬蜱传播莱姆病,软蜱传播蜱媒回归热。
-
中华支睾吸虫
从粪便中排出时,卵内已含有毛蚴(图1)。囊蚴被终宿主(人、猫、狗等)吞食后,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囊壁被软化,囊内幼虫的酶系统被激活,幼虫活动加剧,在十二指肠内破囊而出。此外,国内外一些文献报道,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引起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而致癌变,主要为腺癌。(2)集卵法:此法检出率较直接涂片法高。10月为高,11~
-
华支睾吸虫
从粪便中排出时,卵内已含有毛蚴(图1)。囊蚴被终宿主(人、猫、狗等)吞食后,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囊壁被软化,囊内幼虫的酶系统被激活,幼虫活动加剧,在十二指肠内破囊而出。此外,国内外一些文献报道,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引起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而致癌变,主要为腺癌。(2)集卵法:此法检出率较直接涂片法高。10月为高,11~
-
微小膜壳绦虫病
1、直接感染和发育成虫寄生在鼠类或人的小肠内,脱落的孕节或虫卵随着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这些虫卵即具有感染性,若被另一宿主吞食,虫卵在其小肠内经消化液的作用孵出六钩蚴,然后钻入肠绒毛,约经4天发育为似囊尾蚴。
-
食用菌
此外,还有较多的核酸和各种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PP(烟酸)、维生素C(抗坏血酸)和维生素D元(麦角甾醇)等。在子实体形成过程中,双核菌丝中两个不同交配型的细胞核发生核配,形成双倍体合子,随即迅速进行减数分裂,发育成4个单倍体的单核担孢子,从而完成整个生活史。
-
粪类圆线虫
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stercoralisBavay,1876)为兼性寄生虫,生活史较复杂,包括自生世代和寄生世代。(2)自生世代雄虫;0.7mm,咽管呈柱状,尾端尖而分叉(图2)。雌虫多埋于肠粘膜内,并在此产卵。其他器官病变此外,丝状蚴也可移行到全身各器官,如心、肝、肾、胰、脑及泌尿生殖系统等处,并可形成肉芽肿。
-
吸虫
图3复殖吸虫成虫排泄系统神经系统复殖吸虫的神经系统不发达。子宫远端尚有阴道的作用,吸虫可进行异体受精或自体受精。宿主的转换包括有性世代寄生的宿主(终宿主)和无性世代寄生的宿主(中间宿主)的转换,有些吸虫在无性世代还需转换宿主(第一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等)或通过转续宿主进入终宿主体内。
-
人芽囊原虫
人芽囊原虫的形态与生活史人芽囊原虫形态多样,在体外培养时可见空泡型、颗粒型、阿米巴型、复分裂型、包囊型。光镜下碘染空泡型虫体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为6~一般认为包囊是感染期,研究发现有薄壁包囊和厚壁包囊之分,薄壁包囊可以在肠腔内增殖,造成自体感染,而厚壁包囊则与肛-口传播的肠外途径有关。
-
隐孢子虫病
疾病分类:消化内科疾病概述:感染人体的主要为小隐孢子虫经口食入卵囊,卵囊有2种,一种为薄壁卵囊,其子孢子可在肠道内直接孵出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导致宿主体内重复感染;成熟的Ⅰ型裂殖体含8个裂殖子。厚壁卵囊在肠上皮细胞或肠腔内经孢子化(形成子孢子)在囊内形成4的子孢子后。完成整个生活史约需5-11天。
-
贝氏等孢球虫
贝氏等孢球虫也与旅游者腹泻有关。成熟的卵囊为感染期,卵囊污染食物或饮水,继而侵入人体,在小肠中脱囊,释出子孢子,后者侵入粘膜细胞开始生活史过程,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内,子孢子发育成为滋养体,经裂体增殖形成裂殖体,裂殖体成熟后可以释出不同数量的裂殖子而后侵入邻近的上皮细胞。
-
粪类圆线病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粪类圆线虫病是有世代交替的兼性寄生虫,它的自生世代在地面泥土上进行,寄生世代在人体内进行。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从粪便中查见杆状蚴或丝状蚴。日本学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查患者血清抗体,阳性率达94.4%,而对照组全部阴性,认为用该法诊断本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满意。
-
旋毛形线虫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Owen,1835)简称旋毛虫,由其引起的旋毛虫病(trichinelliasis)对人体的危害性很大,严重感染常能致人死亡。其分泌物通过微管进入咽管腔,具有消化功能和强抗原性,可诱导宿主产生保护性免疫。病原诊断采用活检法,自患者腓肠肌或肱二头肌取样,经压片或切片镜检有无幼虫及囊包。
-
布氏罗得西亚锥虫
布氏冈比亚锥虫(TrypanosomabruceigambienseDutton,1902)与布氏罗得西亚锥虫(T.b.rhodesienseStephensFantham,1910)同属于人体涎源性锥虫,是非洲锥虫病(africantrypanosomiasis)或称睡眠病(sleepingsickness)的病原体。波动膜为淡蓝色。生活史在病程的早期锥鞭毛体存在于血液、淋巴液内,晚期可侵入脑脊液。
-
冈比亚锥虫
布氏冈比亚锥虫(TrypanosomabruceigambienseDutton,1902)与布氏罗得西亚锥虫(T.b.rhodesienseStephensFantham,1910)同属于人体涎源性锥虫,是非洲锥虫病(africantrypanosomiasis)或称睡眠病(sleepingsickness)的病原体。波动膜为淡蓝色。生活史在病程的早期锥鞭毛体存在于血液、淋巴液内,晚期可侵入脑脊液。
-
罗得西亚锥虫
布氏冈比亚锥虫(TrypanosomabruceigambienseDutton,1902)与布氏罗得西亚锥虫(T.b.rhodesienseStephensFantham,1910)同属于人体涎源性锥虫,是非洲锥虫病(africantrypanosomiasis)或称睡眠病(sleepingsickness)的病原体。波动膜为淡蓝色。生活史在病程的早期锥鞭毛体存在于血液、淋巴液内,晚期可侵入脑脊液。
-
泡球蚴病
疾病分类:消化内科疾病概述:多房棘球绦虫形态和生活史均与细粒棘球绦虫相似,但成虫主要寄生在狐,中间宿主是啮齿类或食虫类动物,幼虫期是多房棘球蚴(亦称泡球蚴)。成虫寄生在终宿主小肠,孕节及虫卵随粪便排出,鼠类因觅食终宿主粪便而受感染。病理生理:人泡球蚴病通常比细粒棘球蚴病更严重,病死率较高。
-
半知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是生活史尚未完全了解的一大类真菌。分生孢子器有孔口,其内形成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分生孢子。无子囊孢子。本属有的可用于生产酵母蛋白,供食用或饲料用,如产朊假丝酵母(C.wtilis),其蛋白质及维生素B的含量均高于啤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可氧化烃类,以石油为原料可生产酵母蛋白,也可利用工业废料。
-
蜱
概述:蜱(tick)是指蛛形纲蜱螨亚纲寄型目蜱总科软蜱科、硬蜱科和纳蜱科的种类。硬蜱:颚体(圆1)也称假头,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到,由颚基、螯肢、口下板及须肢组成。各基节都无距刺,跗节虽有爪,但无爪垫。再到宿主身上吸血,落地后再经1~如全沟硬蜱、草原革蜱。乳突钝缘蜱可经卵传递8代,并能贮存14年。
-
人芽囊原虫病
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多数为自限性。(2)空泡型虫体中心出现颗粒,转变为颗粒型虫体,虫体生殖颗粒发育成子细胞;疾病病因:凡粪便中排出人芽囊原虫的病人、带虫者或保虫宿主都可成为传染源。要注意与溶组织内阿米巴、哈门氏内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的包囊及隐孢子虫卵囊甚至真菌相鉴别。保护水源、杀灭传播媒介昆虫。
-
布氏冈比亚锥虫
布氏冈比亚锥虫(TrypanosomabruceigambienseDutton,1902)与布氏罗得西亚锥虫(T.b.rhodesienseStephensFantham,1910)同属于人体涎源性锥虫,是非洲锥虫病(africantrypanosomiasis)或称睡眠病(sleepingsickness)的病原体。波动膜为淡蓝色。生活史在病程的早期锥鞭毛体存在于血液、淋巴液内,晚期可侵入脑脊液。
-
驼背
5mm的小型昆虫,成虫深褐色或黑色,俗称“黑蝇”或“驼背”。幼虫:呈圆柱形,后端膨大。9龄,刚孵出的幼虫长约0.2mm,淡黄色,以后颜色变暗,成熟幼虫4~蚋与疾病的关系:吸血蚋类叮刺人造成骚扰,叮刺部位可引起皮炎,严重者可有强烈的超敏反应,继发感染,过敏性休克,有时还会并发“蚋热病”和过敏性哮喘。
-
虱
概述:虱(lice)是昆虫纲吸虱目(Anoplura)种类。吸血时以吸喙固着皮肤,口针刺入,靠咽和食窦泵的收缩将血吸入消化道。雄虱的寿命较短。虱吸食病人血后立克次体侵入虱胃上皮细胞并大量增殖,数天后上皮细胞破裂,病原即随同虱粪一同排出。故其传染是由于虱体被碾破后体液中的病原经伤口进入人体而致。
-
蚋
概述:蚋(blackfly)是昆虫纲双翅目长角亚目蚋科(Simuliidae)种类。图1蚋生活史蚋的生活史与生态:蚋的发育为全变态(图1)。幼虫:呈圆柱形,后端膨大。蚋与疾病的关系:吸血蚋类叮刺人造成骚扰,叮刺部位可引起皮炎,严重者可有强烈的超敏反应,继发感染,过敏性休克,有时还会并发“蚋热病”和过敏性哮喘。
-
黑蝇
概述:黑蝇是蚋的俗称。图1蚋生活史蚋的生活史与生态:蚋的发育为全变态(图1)。9龄,刚孵出的幼虫长约0.2mm,淡黄色,以后颜色变暗,成熟幼虫4~10周发育成熟。蚋与疾病的关系:吸血蚋类叮刺人造成骚扰,叮刺部位可引起皮炎,严重者可有强烈的超敏反应,继发感染,过敏性休克,有时还会并发“蚋热病”和过敏性哮喘。
-
人格
对大多数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来说,先天的遗传因素会起一定的作用。一些儿童心理学家对个体生活史的作用有很好的描述,比如:埃里克森说:人在生长过程中有一种注意外界的需要,并与外界相互作用,而个人的健全人格正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根据统计结果,上述量表都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
恙螨
概述:恙螨(chiggermites)是指蛛形纲蜱螨亚纲真螨目绒螨亚目绒螨总科的恙螨科(Trombiculidae)和列恙螨科的种类。盾板上通常有毛5根,中部有2个圆形的感器基(sensillarybase),由此生出呈丝状、羽状或球杆状的感器(sensillum)。春夏秋型往往以若虫和成虫在土壤中越冬,秋冬型无越冬现象。
-
WS/T 565—2017 蛔虫病诊断
2.2蛔虫感染Ascarislumbricoidesinfection蛔虫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或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受精蛔虫卵呈宽椭圆形,大小约为45μm~直肠短,雌虫消化道末端开口于肛门,雄虫则通入泄殖腔。c)将尼龙绢片(8cmx8cm,80目/时)置于粪便标本上,用刮棒自尼龙绢刮取粪便,使细粪渣通过尼龙绢片滤出至绢片表面;
-
蚤
蚤属于昆虫纲、蚤目(Siphonaptera),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体外寄生虫。有眼或无眼。图2蚤头部及前胸胸部分成3节,每节均由背板、腹板各一块及侧板2块构成。蚤两性都吸血,雌蚤的生殖活动更与吸血密切相关。⑶绦虫病:蚤是犬复孔绦虫、缩小膜壳绦虫和微小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人体感染主要是误食了含似囊尾蚴的蚤而致。
-
缩小膜壳绦虫
缩小膜壳绦虫的生活史与微小膜壳绦虫的生活史相似,但发育必须经过昆虫中间宿主。30个顶突发育不良,藏在头顶凹中,不易伸出,上无小钩4.孕节:子宫袋状子宫袋状,但四周向内凹陷呈瓣状5.虫卵:较小,圆形或近圆形48~10天发育成似囊尾蚴,鼠类或人吞食了带有似囊尾蚴的昆虫后,似囊尾蚴在肠腔内经12~
-
多房棘球绦虫
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nultilocularisLeuckart,1863)形态和生活史均与细粒棘球绦虫相似,但它的成虫主要寄生在狐,中间宿主是啮齿类或食虫类动物,幼虫期是多房棘球蚴(亦称泡球蚴)。由于泡球蚴在血性坏死、崩解液化而形成空腔或钙化,呈蜂窝状大小囊泡内含胶状物或豆渣样碎屑,无原头蚴,故肉眼难以与肝癌鉴别。
-
卡氏肺孢子虫
1909年Chagas从豚鼠肺中发现了一个新的物种—肺孢子虫(Pneumocystis),但将其误认为是枯氏锥虫的一种形态学类型。研究表明,囊内小体经滋养体发育成囊前期的整个过程可能是在肺泡上皮细胞内完成的,而包囊的形成和无性繁殖阶段可能是在上皮细胞外的肺泡腔内完成的(图1)。之后出现胸痛、紫绀和呼吸困难。
-
肺孢子虫
1909年Chagas从豚鼠肺中发现了一个新的物种—肺孢子虫(Pneumocystis),但将其误认为是枯氏锥虫的一种形态学类型。研究表明,囊内小体经滋养体发育成囊前期的整个过程可能是在肺泡上皮细胞内完成的,而包囊的形成和无性繁殖阶段可能是在上皮细胞外的肺泡腔内完成的(图1)。之后出现胸痛、紫绀和呼吸困难。
-
蛔虫
如蛔虫扭集成团可形成蛔虫性肠梗阻,钻入胆道形成胆道蛔虫病,进入阑尾造成阑尾蛔虫病和肠穿等,对人体危害很大。直肠短,雌虫消化道末端开口于肛门,雄虫则通入泄殖腔。传播途径:在流行区,用新鲜的人粪做肥料和随地大便是蛔虫卵污染土壤和地面的主要方式。临床表现为阵发性上腹部钻顶样疼痛、辗转不安、面色苍白。
-
微孢子虫
微孢子虫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特异性,例如感染脑炎微孢子虫属的虫种后,患者出现头痛、喷射性呕吐,并可致眼部及肝、肾病变,发病者以艾滋病者人多见;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中微孢子虫的发病率为7%~50%不等,我国的发病率也有增加,故微孢子虫病作为一重要的机会致病原虫病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
疥螨
腹面光滑,仅有少数刚毛和4对足。疥螨寄生在人体皮肤表皮角质层间,啮食角质组织,并以其螯肢和足跗节末端的爪在皮下开凿一条与体表平行而纡曲的隧道,雌虫就在此隧道产卵(图2)。治疗疥疮的常用药物有:10%硫磺软膏,10%苯甲酸苄酯搽剂,1%DDT霜剂,1%丙体666霜剂,复方敌百虫霜剂,10%优力肤霜及伊维菌素等。
-
阔节裂头绦虫病
疾病分类:消化内科疾病概述:阔节裂头绦虫病是能感染猫的绦虫之一,猫是这种绦虫的宿主,成虫寄生在猫的小肠内,阔节裂头绦虫的生活史要经过两次中间宿主,猫是通过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而感染的。驱绦虫药常用有三种:即吡喹酮、硫双二氯酚(别丁)、氯硝柳胺(灭绦灵)。驱虫效果都很好。虫体排出后,贫血即可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