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和大夫
保和大夫宋、金、元时期医官职称之一。保和大夫是宋、金、元时期设置的医散官,宋代保和大夫隶属于翰林医官院,其官阶为正七品。金元时期保和大夫均隶属于太医院,金时保和大夫为正五品,元时为正四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
胎儿期
胎儿期(fetalstage)是指从妊娠8周至出生为止的时期。母亲怀孕两个月末,肚子里的“小孩”才有点样,从这时起,到婴儿出世这段时期叫胎儿期,这段时期,胎儿在母亲体内迅速成长。
-
无隔藻类植物
无隔藻类植物是植物分类系统中的一个门。无隔藻属(Vauche-ria)具有多核配子,在生活史中,具有叶绿素a的时期和具有叶绿素a、c的时期相互交替,鞭毛也具双尾鞭型时期与尾鞭型和茸鞭型时期相互交替。这是极为特殊的,其他种类并不存在这种形式,因此特设为一门。
-
起始减数分裂
合子或起始减数分裂(Zygoticorinitialmeiosis)此类减数分裂的生物只包括原生生物和真菌,它们只是在受精之后发生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的孢子。孢子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单倍体的子代。二倍体时期仅限制在受精后且仍是合子这样一个极短的时期。
-
合子或起始减数分裂
合子或起始减数分裂此类减数分裂的生物只包括原生生物和真菌,它们只是在受精之后发生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的孢子。孢子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单倍体的子代。二倍体时期仅限制在受精后且仍是合子这样一个极短的时期。
-
平均病程期限
平均病程期限(averagelengthofdiseasescourse)是指某时期内某病患者由确诊至死亡的时间(年、月)总和与该时期死于该病病例数的比值。
-
中期
稻田中期管理(2)[mediumterm]∶时期的长短在长期和短期之间中期贷款(3)中期(metaphase)每一条染色体逐渐向纺锤体中心区移动,最终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移向赤道,是纺锤体动粒微管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是染色体由不稳定状态向稳定状态转变的过程。染色体在细胞中心排列,其中心(centromere)与Spindlefiber相接
-
催眠期
催眠期为蚕龄中继增食期后的下一个时期,即为了蜕皮而直至附着于蚕座上为止的这一时期。此时期亦称减食期,在此期内食欲减退,体皮紧胀而光亮。
-
尚药局丞
尚药局丞古代医官名。此职始设于南北朝时期北齐尚药局。当时尚药丞的职品为从七品,位在尚药典御之下。尚药丞下还设有侍御师和尚药监各四人。隋代仍设尚药丞,从七品。唐代不设此职。宋代复置尚药局丞。金、元时期不设。尚药丞的主要职责为协助尚药典御主管皇帝医疗事务。
-
型发生
型发生typogenesis指把生物各种族的历史对照个体的历史分成三个相,型发生是其中的第一相,即从种爆发性分歧到种族全盛的这一时期。这一时期比较短暂。其后是型稳定,这一相的时期较长,但种族的变化和分歧很小,仅限于形成小适应型或地方型。以上是欣德沃尔夫(O.Schindewolf,1950)分类和命名的。
-
北陆界
北陆界是动物地理区的三大单元之一,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各大陆区域,与南陆界、新陆界相对等,分为全北区和旧热带区。欧亚大陆与澳大利亚大陆是在中生代的一部分时期和新生代第三纪分开的,这大致已被弄清楚,北美大陆与南美大陆也是从中生代末到第三纪大部分时期分开的。
-
太医博士
太医博士为古代医官名。始设于南北朝时期之北魏,系专门为统治阶级培养保健人员的官员,官阶从七品下。专门负责传授医学知识。隋唐时期医学进一步分科,各种逐步增设了博士如针博士、按摩博士等。博士立职,后世都有沿袭。
-
保冲大夫
保冲大夫金元时期医官名。宋、金、元时期除在官廷供职的医生外,还设有许多医散官。医散官都有一定的名称和官阶。保冲大夫是金、元时期医散官之一,金代保冲大夫官阶为正六品;元代为正五品。
-
保顺大夫
保顺大夫金、元时期医官名。保顺大夫是金、元时期设置的医散官,均隶属于太医院。金代保顺大夫的官阶为从五品;元代保顺大夫的官阶为从四品。
-
保康大夫
保康大夫金、元时期医官名。保康大夫是金、元时期官阶较高的医散官。均隶属于太医院。金代保康大夫的官阶为从四品。(上曰保宜,中曰保康,下曰保平)。元代保康大夫的官阶为从三品,其职位仅在保宜大夫之下。
-
保安大夫
保安大夫宋、金、元时期医官名。宋、金、元时期曾设置许多医散官,保安大夫为其中之一。宋代保安大夫是大夫职称中最低级别者,为正七品。金代保安大夫为正五品。元代保安大夫为正四品。保安大夫在宋代隶属于翰林医官院,系以旧时之西陵锦使改任。金、元都沿用此官职,但隶属于太医院。
-
保宜大夫
保宜大夫金、元时期医官名。保宜大夫是金、元时期最高品佚的医散官。金时,保宜大夫的官阶为从四品(上),元时提升到从三品。金、元时期医散官均隶属于太医院。
-
偶线期
偶线期是减数分裂前期Ⅰ的第二个时期,此期染色质进一步凝集,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chromosomes)发生配对,称为联会(synapsis),所以此期又称配对期(pairingstage)。
-
青铜砭针
青铜砭针为古针具名。197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树林召公社首次发现,考古工作者认为这是战国至西汉时期(公元前475~公元24年)的器物。针长4.6厘米,中身有四棱,横断面呈菱形。
-
三神医
三神医是指赤松德赞执政(754~797)时期,应聘入藏的汉族医生马哈金达、哈密医生占巴西拉哈和印度医生达马拉扎三人,曾被誉为“三神医”。他们为藏族培养了大批藏医人材,对藏医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
小暑
小暑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群芳谱》:“暑气至此尚未极也。”这时正值初伏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一年的最热时期。
-
小寒
小寒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汉学堂经解》所集崔灵恩《三礼义宗》:“小寒为节者,亦形于大寒,故谓之小。言时寒气犹未为极也。”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严寒时期。
-
产褥期
产褥期(puerperium)是指产妇分娩后至恢复到孕前状态所需的时期,通常为6~8周。
-
中医药周期疗法
中医药周期疗法(menstrualcycletherapywithChinesemedicine)是指按照中医妇科学的基础理论,结合月经周期在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行经期不同时期的阴阳转化消长规律,采取周期性治疗,调整月经周期,治疗月经不调及闭经的治法。
-
婴儿期
婴儿期(babyhood)是指从出生28天后到满1周岁的时期。
-
幼儿期
幼儿期(infancy)是指从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间的时期。
-
学龄前期
学龄前期(preschoolstage)是指从3周岁后至6~7周岁之间的时期。
-
许半龙
许半龙即许观曾。许观曾(1898~1939)为民国时期医家。字半龙。江苏吴江人。曾在上海中国医学院任教,著有《内经研究之历程考略》、《中医诊断学大纲》、《外科学大纲》、《药敛启秘》等。
-
末期
末期(telophase)是染色体着丝粒断裂后,染色单体分别移到纺锤体的两极并重新形成核膜的时期。该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解螺旋形成细丝,核膜小泡重新包围两组染色体,相互融合,形成完整的核膜和新的细胞核。
-
医痊郎
医痊郎金、元时期医官名。此职由宋代翰林医痊演变而来。金时,此职隶属于太医院,官阶为从九品。元时,此职隶属于官医提举司,官阶为从八品,医痊郎属医散官。
-
医竘
医竘春秋时期秦国名医。甚精于外科,适有张子求疗背疾,竘以外科手术疗之而愈。竘且曾为宣王割痤,为惠王疗痔,皆获愈,反映当时之外科水平。
-
疡医正
疡医正古代医官名。我国在后周时期曾设有疡医和疡医正等医官,其职责均是专门治疗疮疡、折伤等病证。疡医正位在疡医之上。
-
却谷食气篇
《却谷食气篇》养生专著名。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古墓出土帛书。作者无考。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原无书名,现名为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所定。原文有不少残缺,主要记述断绝谷食与服气一类气功功法相配合用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等内容。刊于《马王堆医书研究专刊》1981年第二期。
-
太医助教
太医助教为古代医官名。始设于南北朝时期之北魏,为统治阶级培养保健人员的官员,职在太医博士之下,官阶从九品中。其主要职责是协助太医博士对医学生传授医学知识。其制在当时已传入朝鲜。
-
太医院院判
太医院院判为元、明、清三代官名。明、清两代,院判的职位仅次于院使。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始设院判一职。共二人,官阶正五品。明、清时期,院判职在院使之下,两代均设二人,正六品。院判的职责是协助院使掌管医疗事务。
-
李当之
李当之三国时期医家。一作李璫之,里籍欠详,为名医华佗之弟子,于药学尤有研究,尝著《李当之本草经》一书,早佚,后《说郛》中存有若干佚文。
-
孔熙先
孔熙先(?-445)南北朝时期刘宋官吏,兼通医学。鲁(今山东曲阜)人。曾官至散骑员外郎。后因谋反被杀。平时精医术,尤长于脉学。善疗病,曾一剂治愈宿卫领队许耀忠疾。
-
冯信
冯信为西汉时期医生。当过太仓长(一说太仓马长)。菑川王派遣他向淳于意学习,医术得到很大提高。
-
樊阿
樊阿为三国时期针灸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名医华佗的弟子,承华佗针术。主张深刺。樊阿系名医华佗之徒,精于针术。并得华佗养生方之传授,寿至百余岁。
-
断乳法
断乳法婴儿出生8-12个月是断乳的适当时期。一般从两个月起即可加喂米汤,消化能力强的,三个月可加喂稀粥,四、五个月加蛋黄、菜泥等食物。从第六个月开始可逐渐减少母乳,至一岁以内断奶为好。
-
邓宣文
邓宣文为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其里居欠详。曾任太医、尚药典御等职。性刚直不阿,尝如实对答武威王之病而遭鞭笞。
-
疮疡科
疮疡科明、清时期医学分科之一。明代太医院内共设十三科,其中疮疡独成一科,清代沿袭,也设有此科。疮疡科专门治疗肿疡、溃疡、金疮等疾病。参见十三科条。
-
保学医
保学医我国古代医生的职称。保学医始设于南北朝时期南齐太常寺内。其主要职责是传授医学知识。
-
成体变异
成体变异是G.R.DeBeer提出的进化形式之一。是指成熟体时期出现的变异,但与在幼期萌芽的变异难于区别。可看作是偏向性的特殊情况。
-
成熟个体
成熟个体简称成体。指完成个体发育的个体。即渡过幼体期,开始具有生殖能力时期的个体。
-
贝栖相
贝栖相是紫菜属(Porphyra)和红毛菜属(Bangia)藻类生活史中的一个时期,相当于复相孢子体,主要是指在贝壳中生活的丝状体(壳斑藻)。
-
家庭食物消耗量调查
家庭食物消耗量调查(householdfoodconsumptionsurvey)是指调查一户人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消耗各种食物量以计算家庭成员的营养素摄入状况。
-
食谱
食谱(recipe/menu)又称菜单,是指按合理营养要求而安排的膳食计划。即根据用膳者生理的或因病理的对能量与营养素需要量、饮食习惯和当地食物的供应情况,制定一定时期内(一日或一周)每餐主食和副食品的种类、数量、搭配及其烹调方法等的计划方案。
-
采收期
采收期(collectionperiod)是指采集药用动、植物的适宜时期。
-
刘伯骥
刘伯骥(?原籍广东人。其家曾侨居澳大利亚。曾悉心研读家藏陈修园《南雅堂医书》,复从叔公习医。抗日战争时期从事教育新闻,后留学美国。20世纪70年代著有《中西文化交通小史》、《唐代政教史》、《宋代政教史》等。后又循治史以治医之法,搜罗史材,贯通医旨,纂辑成《中国医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