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缢缩
缢缩是指药材状态突然变狭的,沿长度在一定间距收缩,似线缚紧重变狭的,如甘逐。
-
萱藻
近体表1-2层细胞小,排列紧密,含色素体,向内为皮层细胞,大而无色,中间髓部细胞无色,由于逐渐发生分离,最后中央变成空腔。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中潮带的岩石上或石沼中,也生长在高潮带石沼中和低潮带岩礁上。藻体表面有时可见斑块状的配子囊群。气微腥,味咸。寒归经:入肝、肺经功能主治:化痰软坚;甲状腺肿;
-
胞质分裂
胞质分裂是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之后发生的细胞质的分裂.另一是在动物细胞中,于细胞分裂的末期,赤道板上的表层细胞质部位向中间凹陷缢缩。虽然典型的胞质分裂是使母细胞二等分,但在动物的不等分裂卵的卵裂,被子植物的花粉粒分裂,苔类、蕨类、苏铁等,以及多细胞动物卵细胞的形成,其母细胞都进行显著的不等分裂。
-
江蓠
原形态:1.真江蓠藻体淡褐色至暗褐色,有时浅紫褐色或带黄绿色,近软骨质,单生或丛生,一般高5-50cm,可达1-2m以上,线状,圆柱形,一般具有一个及顶的主干,径1-2mm,分枝不规则互生或偏生,1-2次,枝径0.5-1mm,长短不一,基部略收缩。2.脆江蓠含植物凝集素(agglutinin),二十碳五烯酸,花生四烯酸等脂肪酸。痰结瘿瘤;
-
倒插花
-榄香烯(?-elemene),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3,5-二甲氧基甲苯(3,5-dimethoxy-toluene),黄樟醚(safrole),反式-丁香烯(trans-caryOphyllene), -古芸烯( -gurjunene),反式- -金合欢烯(trans- -farnesene),甲基丁香油酚(methyleugenol),2,3,5-三甲氧基甲苯(2,3,5-trimethoxytoluene),?
-
土金耳环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山慈姑和红金耳环的全草。芽胞叶卵状披针形,边缘密生睫毛。花被管长管状,长3-5cm,中部以上稍缢缩再向外扩展,常向一侧弯曲,花破裂片宽卵形,先端及边缘紫绿色,中部有半圆形紫色部分,其下为多列扁平乳突,乳突下延至管内成疏离的纵列,至管的基部呈脊状皱褶;胃经功能主治:祛风散寒;
-
海萝
原形态:1.海萝藻体紫红色,黄褐色至褐色,软革质,干后韧,高4-10cm,可达15cm,丛生,主枝短,圆柱形或亚圆柱形,宽约4mm,不规则二叉分枝,于分枝处常缢缩。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中潮带和高潮带下部的岩石上。基部有圆盘状假根。2.《食疗本草》:“丈夫不可久食,发痼疾,损腰肾经络血气,令人脚冷痹,少颜色。”
-
饿蚂蝗
《全国中草药汇编》:饿蚂蝗:拼音名: MǎHu nɡ别名:山豆根[贵州]、粘身草、胃痛草、红掌草来源:豆科山绿豆属植物饿蚂蝗Desmodiumsambuense(D.Don)DC.,以根或全株及种子入药。三出复叶,顶生小叶宽椭圆形,长4.5-8.5cm,宽2.5-5cm,先端钝,具硬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脉上有黄色长柔毛,侧生小叶小,略斜。
-
大叶拿身草
拼音名:DàYèNáShēnCǎo英文名:allgrassofLax-flowerTickclover别名:路蚂蝗、粘衣草、山蚂蝗、野毛豆、羊带归、白花饿蚂蝗、饿蚂蝗、水倒提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疏花山蚂蝗的全草。原形态:疏生山蚂蝗半灌木,高50-120cm。荚果长2-5.5cm,密生钩状短柔毛,背腹缝线在节处稍缢缩,有4-12荚节,荚节长圆形。
-
白萝卜
WhiteRadish白萝卜是萝卜的一种,为十字花科萝卜属莱菔的新鲜根。长角果,不开裂,近圆锥形,直或稍弯,种子间缢缩成串珠状,先端具长喙,喙长2.5~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单纯甲状腺肿、先兆流产、子宫脱垂等患者忌吃。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下气宽中、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的功效;
-
蓝藻门
蓝藻门主要特征植物体为单细胞、群体或丝状体,细胞内原生质体不分化为细胞质和细胞核,而分化成中心质(centroplasm)和周质(periplasm)两部分。中心质相当于细胞核的位置,无核膜和核仁,但含有染色质,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原始核(原核)。细胞圆球形,丝体上有异形细胞和厚壁孢子。鱼腥藻属(Anabeana)与念珠藻属很相近。
-
假鹰爪属
中文名假鹰爪属拼音名jiayingzhuashu拉丁名Desmos中国植物志30(2):45描述DesmosLour.假鹰爪属,番荔枝科,3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和大洋洲,我国有假鹰爪D.chinensisLour.等4种,产西南部和南部。花单生于叶腋内或与叶对生,或2-4朵簇生;心皮多数,离生:成熟心皮细长,通常于种子间缢缩成念珠状。
-
鹿茸木属
中文名鹿茸木属拼音名lurongmushu拉丁名Meiogyne中国植物志30(2):78描述MeiogyneMiq.鹿茸木属,番荔枝科,约9种,分布于亚洲南部及东南部,我国仅有鹿茸木M.hainanensisP.T.Li1种,产广东海南岛。心皮2-7个,很少8-12个,无柄,有胚珠多颗,柱头近头状;成熟心皮1-5个聚生,外皮有缢缩横纹。属下物种鹿茸木
-
蕉木属
中文名蕉木属拼音名jiaomushu拉丁名Oncodostigma中国植物志30(2):80描述OncodostigmaDiels蕉木属,番荔枝科,约4种,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我国仅有蕉木O.hainanense(Merr.)TsiangetP.T.Li.1种,产广东(海南岛)和广西。萼片3,基部合生;心皮2-12个,有胚珠约10颗,2排,柱头卵圆状,基部缢缩;属下物种蕉木
-
木瓣树属
中文名木瓣树属拼音名mubanshushu拉丁名Xylopia中国植物志30(2):76描述XylopiaL.木瓣树属,番荔枝科,约160种,分布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有些种类的果实常作胡椒用,我国有木瓣树X.vielanaPierre1种产广西。叶互生,2列;花蕾长尖帽状或钻状,外有三棱;心皮少数至多数,有胚珠2-6颗,成熟时于种子间有缢缩纹。
-
隐子芥属
中文名隐子芥属拼音名yinzijieshu拉丁名Cryptospora中国植物志33:371描述CryptosporaKarel.etKiril.隐子芥属,十字花科,2种,产中亚,我国有隐子芥C.falcataKarel.etKiril.1种,新疆有记录。总状花序果期延长;长角果圆柱形,被粗糙的二叉毛,顶端渐尖,略向外弯,不开裂,有3-7种子,种子间稍缢缩,最后裂成单个部分;
-
萝卜属
中文名萝卜属拼音名luoboshu拉丁名Raphanus中国植物志33:36描述RaphanusL.萝卜属,十字花科,约8种,多产地中海地区,我国产2种,其中萝卜(莱菔)R.sativusL.广泛栽培作蔬菜,生食、熟食、盐腌或酱渍均可,民间也作药用。种子1行,球形或卵形,子叶对折。属下物种长羽裂萝卜、蓝花子、萝卜、萝卜(原变种)、野萝卜
-
连蕊芥属
中文名连蕊芥属拼音名lianruijieshu拉丁名Synstemon中国植物志33:435描述SynstemonBotsch.连蕊芥属,十字花科,2种,特产甘肃、宁夏。总状花序;花中等大,丁香紫色;长角果线形,背部扁压,开裂,无毛或基部疏生长柔毛,隔膜无脉;子叶背倚胚根。属下物种连蕊芥、连蕊芥(原变种)、柔毛连蕊芥、条叶连蕊芥、兴隆连蕊芥
-
念珠芥属
中文名念珠芥属拼音名nianzhujieshu拉丁名Torularia中国植物志33:425描述Torularia(Coss.)Schulz念珠芥属,十字花科,约15种,分布在中亚及地中海地区,我国有8种,分布于西北、西南地区。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有单毛或分叉毛;长角果线形或圆柱状,或种子间缢缩成念珠状,开裂,直、弯曲或拳卷;
-
夏枯草属
中文名夏枯草属拼音名xiakucaoshu拉丁名Prunella中国植物志65(2):386描述PrunellaL.夏枯草属,唇形科,15种,广布于欧亚温带地区及热带山区,非洲西北部及北美洲也有,我国有3种,其中夏枯草P.vulgarisL.入药,有清肝散结之功。 ^^伞花序6花,多数聚集成卵状或卵圆状穗状花序,其下承以宽大、膜质、具脉的苞片;
-
骆驼刺属
中文名骆驼刺属拼音名luotuocishu拉丁名Alhagi中国植物志42(2):163描述AlhagiGagnebin.骆驼刺属,蝶形花科,3种,分布于地中海区,我国有骆驼刺A.pseudalhagiDesv.1种,产西北,可植为绿篱。子房近无柄,有胚珠多颗,花柱丝状,内弯;荚果线形,厚或近圆柱状,不开裂,常于种子间缢缩而内面具隔膜,但荚节不断离;
-
厚距花属
中文名厚距花属拼音名houjuhuashu拉丁名Pachycentria中国植物志53(1):280描述PachycentriaBl.厚距花属,野牡丹科,约8种,分布于缅甸、马来西亚,我国有P.formosanaHayata1种,产台湾。萼漏斗形或球形,上部略缢缩,檐部4齿裂;雄蕊8,相等,花药线状长圆形或钻状,单孔开裂,基部无附属体,药隔稍下延成短距;
-
头蕊兰属
中文名头蕊兰属拼音名touruilanshu拉丁名Cephalanthera中国植物志17:74描述CephalantheraRich.头蕊兰属,兰科,约14种,分布于北美、欧洲和东亚,个别种类向南可达泰国,我国有6种,南北均产之,其中金兰C.falcata(Thunb.)Bl.与银兰C.erecta(Thunb.)Bl.最为常见。唇瓣3裂,中部常缢缩,基部凹陷而呈囊状或有短距;
-
钗子股属
中文名钗子股属拼音名chaizigushu拉丁名Luisia中国植物志19:390描述LuisiaGaud.钗子股属,兰科,约4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波利尼西亚,我国有钗子股L.morseiRolfe与大钗子股L.teres(Thunb.)Bl.等4种,产西南至台湾。唇瓣不裂或分裂,常在中部缢缩而分为前唇与后唇,无距;花粉块2,具或不具裂隙,蜡质,具蕊喙柄与粘盘。
-
夜香树属
中文名夜香树属拼音名yexiangshushu拉丁名Cestrum中国植物志67(1):149描述CestrumL.夜香树属,茄科,约160种,主要分布于南美洲,我国引入栽培的有夜香树C.nocturnumL.和黄瓶子花C.aurantiacumLindl.2种,栽培供观赏用,见于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叶互生,单叶,全缘;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3-6颗;
-
次缢痕
次缢痕(secondaryconstriction)是染色体上的一个缢缩部位,由于此处部分的DNA松懈,形成核仁组织区,故此变细。它的数量、位置和大小是某些染色体的重要形态特征。每种生物染色体组中至少有一条或一对染色体上有次缢痕。
-
肥肉草
拼音名:FéiRòuCǎo别名:家构、酸酒子、酸杆、福笛木、羊刀尖、棱茎木、百花子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肥肉草的全草。苞片倒卵形或椭圆形,长约1cm,被腺毛及白色小腺点,具腺毛状缘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40-1700的山谷疏、密林下阴湿处或山坡草地土质肥厚地。性味:味甘;凉血消肿。
-
海柏
拼音名:HǎiBǎi来源:药材基源:为隐丝藻科植物海柏的藻体。原形态:藻体暗红紫色,软骨质,丛生,高5-15cm,宽约2mm,直立,基部圆柱形,色深较硬,上部略扁,色浅稍软,二叉分枝如帚状,枝端钝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潮内带或低潮带的岩石上和石沼中。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缓下通便。高血压病;
-
壶卢秧
拼音名:HúLúY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和植物葫芦和瓠瓜的茎、叶、花、须。)Hara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药理作用:将葫芦植物切碎给西非洲山羊、沙漠绵羊和犀牛口服或灌胃,可降低肝脏蛋白质合成能力、发生肾功能紊乱和血液浓缩,每日服果实和叶子1-5g/kg可使山羊在1天至2星期期间死亡,种子的毒性较小。
-
金老梅叶
叶柄被绢毛或疏柔毛;化学成份:地上部分含外消旋-儿茶酚(catechol),左旋-表儿茶酚(epicatechol),左旋-表没分子酰儿茶酚(epigallocatechol),咖啡酸(caffeicacid),对-香豆酸(p-coumaricacid),芥子酸(sinapicacid),阿魏酸(ferulicacid),并没食子酸(ellagicaci)等,还含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甙(quercitrin)。
-
金老梅枝
拼音名:JīnLǎoMéiZhī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金露梅的枝条。叶柄被绢毛或疏柔毛;萼片5,卵圆形,先端急尖至短渐尖,副萼片及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先端浙尖至急关,与萼片近等长,外面疏被绢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4000m的山坡草地、砾石坡、灌丛及林缘。性平功能主治:涩肠止泻。
-
雷公橘
拼音名:LéiGōnɡJú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花菜科植物雷公橘的根。叶幼时膜质,密被锈色短绒毛,老时革质或亚革质,无毛,长椭圆状披针形,长4-13cm,宽2-6cm,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向下渐狭延成叶柄,先端常缢缩而渐尖,尖头长约1c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石山灌丛或疏林中。有小毒功能主治:通经活络;或浸酒饮。
-
鹿角菜
粘液内含甲基半乳糖甙、3,6-去水半乳糖二甲基缩醛、甲基木糖甙琼脂二糖二甲基缩醛D-半乳糖以及由半乳糖、木糖、2-酮基葡糖酸和3,6-去水半乳糖组成的硫酸多糖。治劳热,痰结,痞积,痔疾。以之作海藻酒,治瘿气;它还具有很强的离子交换能力和吸附作用;具有软坚散结、镇咳化痰、清热解毒、和胃通便、扶正祛邪之功效;
-
琴唇万带兰
拼音名:QínChúnWànDàiLán别名:松兰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琴唇万带兰的全草。花梗(连子房)长约3cm;花瓣倒卵形,比萼片略小,先端圆形,基部具短爪,唇瓣3裂,侧裂片小,直立,镰状三角形,中裂片提琴形,中上部缢缩,先端扩大并通常微凹,上面具多条疣状突起的条纹,在距的入口处着生2个乳突状毛的胼胝体;
-
青酒缸
3出复叶,顶生小叶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4.5~叶中含当药素等黄酮甙、刀豆氨酸等氨基酸,尚含酚类、糖类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积,散瘀。⑤《湖南药物志》:祛风,杀虫,利尿。附方:①治小儿疳积:小槐花全草三钱。③治汤火伤溃烂:山蚂蝗叶捣汁洗或捣烂敷。
-
雀舌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雀舌豆:拼音名:Qu Sh D u来源:豆科雀舌豆DumasiaforrestiiDiels,以荚果入药。主治坐骨神经痛,筋骨疼痛。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umasiaforestiiDiels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茎纤细,有短粗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沟潮湿地带。性味:苦涩;肾经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止痛。
-
三叶金锦香
叶片坚纸质,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钝或近圆形,长6-13cm,宽2-3.2cm,全缘,具缘毛,两面被糙伏毛,5基出脉,叶面基出脉下凹,侧脉不明显,背面基出脉明显,隆起,侧脉微隆起,仅脉上被毛,其余具不甚明显的小突起。宿存萼长坛状,中部略上缢缩,先端平截,具纵肋,长约1.3cm,具刺毛状有柄星状毛。
-
山陀螺
拼音名:ShānTuóLuó别名:黄金梢、山暗赤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异形木的带根全株。叶片卵形、宽卵形或椭圆形,稀披针形,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长6.5-19cm,宽2.5-9cm,近全缘或具极微的疏锯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物海拔420-1500m的林下潮湿处。性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主风湿骨痛;
-
小紫含笑
拼音名:XiǎoZǐHánXiào别名:青竹兰、黑搜山虎、牌楼七、牌骨七、火烧兰、牛舌片、兰竹参、小乌纱、牌楼笋、羊合七、见血飞、红将军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大叶火烧兰的根及根茎。叶5-7枚,卵形至椭圆形,茎上部的叶常为卵状披针形,渐过渡为苞片。性味:味甘;清热解毒。气滞胸痛;风湿腰痛;跌打损伤;
-
仰天钟根
拼音名:YǎnɡTiānZhōnɡGēn别名:朝天罐根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假朝天罐的根。萼管长坛形,花萼长约2cm,紫红色或紫黑色,具多 刺毛状有柄星状毛,毛长达2.5mm,裂片4,线状披针形或钻形,长约8mm;性味:味苦;性微寒归经:归脾;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调经止血。月经不调;
-
腰子草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拼音名:YāoZiCǎo英文名:all-grassofLanceHerminium别名:双肾草、肾囊草、秤砣草、蛇尾草、蛇含草、鸡心贝母、人头七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蛇尾草的块根及全草。花苞片小,披针形,短于子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性味:味甘;性温功能主治:益肾壮阳;理气除湿。
-
云苔草
拼音名:YúnTáiCǎo别名:偷偷还阳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无粉报春的根或全草。叶片长圆形、狭倒卵形至披针形,长2.5-5cm,宽6-16mm,果期可长达8cm,宽达2.8cm,先端圆形或钝,基部渐狭,边缘具啮蚀状小牙齿,两面绿色,无粉,仅下面散布少数小腺体。蒴果长圆形,稍长于花萼。性味:苦;内服:浸酒,9-15g。
-
鹧鸪菜
9月采收,洗净,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用。药理作用:①驱蛔作用美舌藻煎剂在玻皿内可杀死蚯蚓,能使蛔虫(猪或人的)先兴奋后抑制;小孩肠道敏感性较高,在蛔虫受刺激起兴奋性乱动时,增强了肠道腺体分泌,从而促进了肠蠕动,致使蛔虫在短期内排出体外,所以在12岁以下儿童排出的蛔虫多数是活的,且大多数在24小时排出;
-
榛子花
拼音名:ZhēnZi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榛和川榛及毛榛的雄花。叶片圆卵形至宽倒卵形,长4-13cm,宽2.5-10cm先端凹缺或截形,中央有三角状突尖,基部心形,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中部以上有浅齿,上面几无毛,下面没脉有短柔毛,侧脉5-7对。雄花序2-7排成总状,长约4cm,花药黄色。果单生或2-6簇生;主外伤出血;
-
肠门
脊椎动物的部分卵裂的胚胎和哺乳类的胚胎,随着胚体境界沟从胚外区缢缩,前肠与后肠完成下壁而形成管状,这个管状部向内的开口称为肠门,且分别称为前肠门、后肠门。两肠门间开始时不形成下壁,前后成沟状称肠沟(intestinalgroove),以后下壁渐渐地形成,肠管只在中肠部分以细的卵黄囊柄与卵黄囊相连。
-
紫芋
出处:《新修本草》载:“芋有6种 白芋、真芋、禅芋、紫芋,并毒少,正可蒸煮啖之,又宜冷啖,疗热止渴。”秋后采挖块茎,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基部雌花序长3-4.5cm,粗1.2cm,子房绿色,稍侧向压扁,柱头脐状凸出,黄绿色,4-5浅裂,l室,子房之间杂以棒状不育中性花,黄色,截头;
-
胞饮作用
胞饮作用指活细胞不靠通透性从外界摄取液态物质的现象。继而从这些伪足的前端形成面向细胞内的凹陷,凹陷前端进一步缢缩断离而形成小泡(胞饮液泡)。通常这些小泡与溶酶体融合在一起,将内容物消化后,摄入细胞质内。碳水化合物或核酸本身并不是胞饮作用的诱导物,但若与蛋白质等共存时可一起被摄入。
-
半细胞
半细胞对鼓藻类(Desmidiaceae)体细胞的一半而言。多数是由于二个半细胞之间缢缩变细而成,外观上十分清楚。在半细胞的表面分化出各种突起和花纹,这些都是种属的特征。
-
白血球
上述无脊椎动物的白血球中,如星虫类的壶状体,蚯蚓的含丝细胞,甲壳类的爆发细胞,棘皮动物的结晶细胞等特殊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嗜酸球在血液中占2—6%,吞噬作用比较弱,功能不清的地方还很多,嗜碱球在血液内有0.5—10%,含有可被碱性色素着染的各种大小颗粒,这些颗粒含有组织胺和肝素等,类似组织中的肥大细胞。
-
大花列当
拼音名:DàHuāLièD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列当科植物四川列当的全草。茎直立,被黄褐以腺毛。花冠黄色或蓝色,筒状漏斗形,长约3.5(-4)cm,在花丝着生处不缢缩,上唇全缘,下唇稍短于上唇,3裂,裂片近圆形直径5-6mm,边缘浅波状,裂片间具裼,花丝着生于距筒基部7-9mm处,长1.8-2cm,基部密被一小簇长工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