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肋间神经痛
临床上通常见到的是继发性肋间神经痛,而原发性肋间神经痛较少见。还有一种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肋间神经炎,也可出现肋间神经痛。本病诊断要点:根据沿肋骨部肋间神经分布区的疼痛,嬉笑、打嚏、呵欠加重症状,并有固定压痛点,即可确诊。针灸治疗:以支沟、内关、阳陵泉、丘墟、相应节段的夹脊穴为主。
-
灵墟
灵墟穴在足少阴肾经的位置灵墟穴在胸部的位置灵墟穴在胸部的位置(肌肉)灵墟穴在胸部的位置(骨骼)灵墟穴在胸部的位置灵墟穴的取法:仰卧位,在第三肋间隙中,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胸廓内动脉起于锁骨下动脉,在肋软骨及其之间的肋间结构的后方,和胸内筋膜、胸横肌前方下,降距胸骨两侧缘约1~不宜深刺。斜刺或平刺0.5~
-
灵墙
概述:灵墙为经穴别名,即灵墟。灵墟穴在足少阴肾经的位置灵墟穴在胸部的位置灵墟穴在胸部的位置(肌肉)灵墟穴在胸部的位置(骨骼)灵墟穴在胸部的位置灵墙穴的取法:仰卧位,在第三肋间隙中,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灵墙穴穴位解剖:灵墟穴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肋间外膜、肋间内肌、胸内筋膜。斜刺或平刺0.5~
-
神封
神封穴主治胸肺部等疾患:如胸胁支满,咳嗽气短,肺痈乳痈,呕吐,不欲食,卧寐不安,咳嗽,气喘,不嗜食,乳痈,胸胁胀满,现代又多用以神封穴治疗胸膜炎,肋间神经痛,支气管炎,胸满,乳痛,肺炎,哮喘,胸膜炎,心动过速,乳腺炎,腹直肌痉挛等。仰卧位,胸骨中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中点,当第4肋间隙中取穴。
-
胸椎椎间孔神经阻滞术
操作名称:胸椎椎间孔神经阻滞术适应证:胸椎椎间孔神经阻滞术适用于:1.用于胸外伤后疼痛,包括肋骨骨折、胸壁挫伤、梿枷胸等。3.用于原发性肋间神经痛及继发性肋间神经痛如胸椎结核、胸椎转移瘤、退行性胸椎病、强直性脊柱炎、胸膜炎等压迫或刺激肋间神经所致的疼痛和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症。3.常规皮肤消毒。
-
肋间神经阻滞术
操作名称:肋间神经阻滞术适应证:肋间神经阻滞术适用于:1.用于胸外伤后疼痛,包括肋骨骨折、胸壁挫伤、梿枷胸等。3.用于原发性肋间神经痛及继发性肋间神经痛如胸椎结核、胸椎转移瘤、退行性胸椎病、强直性脊柱炎、胸膜炎等压迫或刺激肋间神经所致的疼痛和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症。5%利多卡因,维生素B12500~
-
胸乡
概述:胸乡为经穴名(XiōngxiāngSP19)。仰卧位,乳中旁开2寸,向上一肋,当第3肋间隙处取穴。分布着第三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主治病症:胸乡穴主治胸胁胀痛,胸胁胀满,胸痛引背,呃逆,吞咽困难,膈肌痉挛,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支满,痛引胸背,支气管炎,咳嗽气逆,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
噫嘻
噫嘻穴主治心胸背腹疾患:如胸痛引背,少腹胀满,肩胛内廉痛,腰胁痛,癫狂,痫证,痴呆,不眠,虚劳烦热,热病汗不出,咳嗽,气喘,呕吐,目痛,目眩,疟疾,肩背痛,热病,胸痛,现代又多用噫嘻穴治疗心包炎,支气管哮喘,肋间神经痛,腋神经痛,感冒,心包炎,哮喘,腰背肌痉挛,膈肌痉挛等。噫嘻,哀痛声,即噫嘻。
-
譩𫍻
噫嘻穴主治心胸背腹疾患:如胸痛引背,少腹胀满,肩胛内廉痛,腰胁痛,癫狂,痫证,痴呆,不眠,虚劳烦热,热病汗不出,咳嗽,气喘,呕吐,目痛,目眩,疟疾,肩背痛,热病,胸痛,现代又多用噫嘻穴治疗心包炎,支气管哮喘,肋间神经痛,腋神经痛,感冒,心包炎,哮喘,腰背肌痉挛,膈肌痉挛等。噫嘻,哀痛声,即噫嘻。
-
胸椎间盘病灶区注射
名称:胸椎间盘病灶区注射适应证:胸椎间盘病灶区注射适用于:1.胸椎间盘突出症。2.继发性肋间神经痛。禁忌证:1.胸椎结核、穿刺部位局部感染或合并全身感染。准备:患者取左侧卧位;2.操作方法及药液配方同“颈椎间盘病灶区注射”。注意事项:1.硬膜外操作时要严格无菌操作,预防硬膜外间隙感染的发生。
-
巨阙俞
概述:巨阙俞为经外奇穴名。取穴:患者俯伏头或俯卧位,在第四、五胸椎棘突间取穴。穴位解剖:巨阙俞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弓间韧带和椎管。分布有第三、四、五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主治病症:主治胸膈中气,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脏病,肋间神经痛,神经衰弱等。刺灸法:一般艾炷灸3~
-
梅花针疗法
概述:梅花针疗法:1.书名;即用梅花针刺激人体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适应症:神经衰弱,脱发,偏头痛,肋间神经痛,胃肠疾患,皮神经炎,周围神经炎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所致的皮肤感觉异常,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荨麻疹,以及年老、体弱、小儿精神紧张、惧怕针刺者,均可用本法治疗。初次治疗患者宜予轻叩刺。
-
七椎
概述:七椎为人体部位名,指第七胸椎,即至阳穴。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七肋间动脉后支。主治胸胁胀痛,脊强,腰背疼痛,黄疸,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胃肠炎,肋间神经痛。至阳穴配肝俞、脾俞、阳陵泉、足三里治传染性肝炎。至阳配心俞、内关,有宽胸利气,温阳通络的作用,主治心律不齐,胸闷。
-
沙前胡
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拼音名:ShāQi nH 别名:刚前胡、牛叫磨(《内蒙古中草药》),赛防风、假防风、野茴香(《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额勒森-照日古达苏(蒙名)。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硬阿魏的根。功能主治:解表,清热,祛痰,镇咳。治感冒发热头痛,肺炎,气管炎,咳喘胸闷,扁桃体炎,淋巴结核。
-
中恶
2.经外奇穴名;苏合香丸灌之,候稍苏,以调气散和平胃散服,名调脉平胃散。”分类:《诸病源候论·中恶病诸候》包括中恶候、中恶死候、尸厥候、卒死候、卒忤候、卒忤死候、鬼击候、卒魇死候、魇不寤候、自缢死候、溺死候、中热喝候、冒热困乏候、冻死候等。《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列作奇穴。刺灸法:一般艾炷灸3~
-
皮肤针疗法
概述:皮肤针疗法(cutaneousneedletherapy)又称皮刺疗法、小儿针疗法。适应症:神经衰弱,脱发,偏头痛,肋间神经痛,胃肠疾患,皮神经炎,周围神经炎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所致的皮肤感觉异常,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荨麻疹,以及年老、体弱、小儿精神紧张、惧怕针刺者,均可用本法治疗。一般情况用中等刺激。
-
胸穴指压疗法
概述:胸穴指压疗法:1.书名;抵压肋骨下缘腰部软组织损伤、腰骶区疼痛、腹痛、腹胀、痛经腰腹2第十肋下缘与腋后线交点。取穴:①斜行肌束的上缘垂直压,有麻胀感传到上肢桡侧(大拇指侧)②斜行肌束的下缘垂直压,有麻胀感传至上肢尺侧(小指侧)上肢麻木、疼痛、震颤、肩痛、落枕肩臂2锁骨下方,于锁骨中点内一横指。
-
左宜
左宜为经外奇穴名。出《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位于胸部,左乳头外侧旁开1寸直下,第五、六肋骨之间。主治春温、乳腺炎、胸膜炎、心内膜炎、肋间神经痛等。一般针刺0.2~0.3寸;可灸。
-
肾募
肾募为经穴别名。出《针灸学》(南京)。京门为经穴名(JīngménGB25)。出《脉经》。穴为肾募,肾主一身之原气,此为原气募集之处,故名。侧卧取穴。有和胃温肾、化气利水的作用。如腰脊痛、项背寒、肩胛内廉痛、胁肋痛、腹胀、小便不利、溺黄、小腹痛、洞泄下痢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肾炎、肠疝痛、肋间神经痛等。
-
经如
经如即经始。少冲为经穴名(ShàochōngHT9)。此为手少阴经井穴,脉气初生,位处小指端之冲要处,故名。如心痛、心悸、胸胁痛、心肌炎、肋间神经痛、热病烦心、目赤、咽痛、口中热、中风昏迷、悲恐善惊、喜怒无常、癔病、精神分裂症。本穴配大陵治心悸、心烦、胸满;一般斜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
脉冲电针机
脉冲电针机是一个简单的脉冲波发生器,在针刺入人体穴位得气后,通以电脉冲代替手捻针刺激,从而达到治病或抗病的一种针灸电子仪器。临床证实,本机可用于治疗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以及面神经麻痹、面肌抽搐、多发性神经炎、周围神经损伤、偏瘫、支气管哮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
第五会
第五会为经穴别名。即地五会。属足少阳胆经。分布于足部的少阳经穴有五,此穴居其中,为上下脉气会合之处,故名。伸足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趾长伸肌腱→趾短伸肌腱外侧→第四骨间背侧肌→第三骨间足底肌。如偏头痛、目赤痛、耳鸣耳聋,内伤吐血、乳肿乳痈、腋下肿、腰痛、足背红肿等。一般直刺0.3~
-
大骨风
别名:大接骨、龙头草、大骨风来源及产地:爵床科植物黑叶爵床Adhatodaventricosa(Wall.性味:辛、微酸,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理伤接骨,祛风除湿,月经不调,闭经。1.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肋间神经痛。药理作用:鸭嘴花酮碱有支气管扩张作用,对离体豚鼠和兔心有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
-
小节
概述:小节:1.人体结构名;2.经外奇穴名。人体结构名·小节:小节为人体结构名,指略高出体表的小骨节,如指掌关节。《黄帝内经灵枢·邪客》:“人有小节。”位于第四指背侧的近侧指节与中指节的关节尺侧缘。主治急性扭伤、偏头痛、耳痛、肋间神经痛、肝区痛、胆绞痛等。一般斜刺0.2~
-
渊液
针由皮肤、皮下筋膜在胸腹壁静脉的外侧,穿胸部深筋膜,入前锯肌,该肌由胸长神经支配。刺灸法:刺法:斜刺0.5~灸法:艾炷灸3~配伍:渊液配天宗、肩髃、臂臑,有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臂痛不举。渊液配章门,膻中,有开胸行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胸满,胁痛。文献摘要:《甲乙经》:马刀肿瘘,渊腋、章门、支沟主之。
-
转谷
转谷为经外奇穴名。出《外台秘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列作奇穴,定位于“腋旁两肋间”;《经外奇穴图谱》则定位于侧胸部,腋前皱襞直下,当第三肋间隙处。主治胸胁支满、食欲不振、呕吐、肋间神经痛等。一般斜刺0.3~5壮,或温灸5~
-
肋头
概述:肋头为经外奇穴名。《千金翼方》:“治瘕癖,患左灸左,患右灸右,第一屈肋头近第二肋下即是灸处,第二肋头近第三肋下向肉翅前亦是灸处。”主治瘕癖,咳嗽,哮喘,呃逆,肋间神经痛,支气管炎等。肋头穴位于胸骨两侧缘,当第一及第二肋骨头下缘处,左右共4穴。刺灸法:刺法:一般斜刺0.3~灸法:可灸艾炷灸3~
-
厥俞
厥俞即阙俞。厥阴俞为经穴名(JuéyīnshūBL14)。属足太阳膀胱经。为心包背俞穴。两阴交尽谓厥阴,在此指心包;俯伏或俯卧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现代又多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背部软组织劳损等。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
-
膵俞
膵俞为经外奇穴名。出《中国针灸学》。即胃管下俞。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间旁开1.5寸。主治消渴、咽喉干燥、腹痛呕逆、肋间神经痛等。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
-
肋横突关节注射
操作名称:肋横突关节注射适应证:肋横突关节注射适用于:1.胸椎骨关节炎,包括胸椎退化性关节炎,强直性胸椎脊柱炎,胸椎肋横突关节炎。禁忌证:1.胸壁感染性疾病,包括胸壁结核、流行性胸痛。注意事项:1.根据注射部位不同,选取适当的进针深度,原则上不应超过5.5cm,否则有可能发生气胸或损伤脊髓和胸椎动脉。
-
三七血伤宁散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SanqiXueshangningSan处方:三七重楼生草乌大叶紫珠及提取物山药黑紫藜芦冰片朱砂制法:以上八味,除朱砂外,取部分黑紫藜芦及其余三七等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功能与治:止血镇痛,祛瘀生新。跌打损伤较重者,可先用酒送服1粒保险子。瘀血肿痛者,用酒调和药粉,外擦患处。
-
应窗
应窗即膺窗。见《太平圣惠方》。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膺:胸膺;层次解剖:皮肤→浅筋膜→胸大肌→肋间肌。有宽胸理气、消痈止痛作用。主治胸肺、乳房疾患,如胸满胸痛、咳逆、哮喘、乳痈、唇肿、肠鸣泄注等。现多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乳腺炎、肋间神经痛等。一般斜刺0.3~
-
肺门
肺门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胸部正中线旁开1寸,与胸骨柄、体联结部相平处。左右计2穴。主治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肋间神经痛、心力衰竭。一般沿皮下向外横刺0.5~1.0寸。
-
荘俞
荘俞为穴名。见《针灸集成》。脏俞为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出《针灸甲乙经》。俯伏或伏卧取穴。如心痛、惊悸、神经衰弱、癔病、小儿惊痫、瘈疭、心脏病、身热汗出、咳嗽气喘、风寒汗不出、疟疾及项强背痛、肋间神经痛等。本穴配心俞治癫痫;配神门、三阴交治失眠、健忘;配关元治头痛、身热、寒热往来。
-
泉掖
泉掖即泉腋。见《针灸聚英》。《备急千金要方》作“液”。渊腋为经穴名(YuānyèGB22)。属足少阳胆经。举臂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前锯肌→肋间外肌。有宽胸、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胸肋部疾患,如胸满、腋肿、胁痛、瘰疬、臂痛不举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肋间神经痛、胸膜炎、颈或淋巴结结核等。一般沿皮刺0.3~
-
胆髎
胆髎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间旁开4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肋间神经痛及胆、脾、胰病。一般针沿肋间向外斜刺0.5~1.0寸。
-
悬锺
悬锺即悬钟。属足少阳胆经。为八会穴之髓会。如偏头痛、颈项强、鼻衄、瘰疬、腋肿、胁肋疼痛、四肢关节酸痛、半身不遂、筋骨挛痛、脚气、跟骨痛、浑身疮癞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落枕、偏头痛、颈淋巴结结核、腋窝淋巴结肿大、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舞蹈病、血管性头痛、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一般直刺1.0~
-
脾髎
脾髎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间旁开4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肋间神经痛,胆、脾、胰病,一般斜刺1.0~1.5寸。
-
新肋头
新肋头为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于胸部,胸骨两侧,第一、二肋间各1穴,第二、三肋骨间各1穴。左右计4穴。主治瘕癖、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支气管炎、喘息、呃逆、呼吸困难等。一般每穴灸3~7壮。
-
始素
始素为经外奇穴名。出《外台秘要》。位当腋中线上,腋窝下2寸处。主治胁下支满、腰痛引腹、肋间神经痛等。一般斜刺0.3~0.5寸;可灸。
-
传尸
概述:传尸:1.经外奇穴名;《外台秘要·传尸方四首》:“大都男女传尸之候,心胸满闷,背髆烦疼,两目精明,四肢无力,虽知欲卧,睡常不着,脊膂急痛,膝胫酸疼,多卧少起,状如佯病。每至旦起,即精神尚好,欲似无病,从日午以后,即四体微热,而好颜色。因其病变早晚不同,又有痃疟、遁注、骨蒸、伏连、殗殜之称。
-
超声-间动电疗法
活动性肺结核,严重支气管扩张,化脓性炎症,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消化道大面积溃疡,严重心脏病的心区和交感神经节及迷走神经部位,睾丸部、安装心脏起搏器和心脏支架的患者,高度近视患者的眼部及其邻近区,孕妇的腹和腰骶部,小儿骨骺,放射线或同位素治疗期间及随后的半年内等。注意保护声头,切勿碰撞。
-
胸椎椎旁神经阻滞术
操作名称:胸椎椎旁神经阻滞术适应证:胸椎椎旁神经阻滞术适用于:1.用于肋间神经痛、肋骨骨折、带状疱疹、胸部外伤疼痛等症的治疗。准备:胸椎旁卧位穿刺法病人取侧卧或俯卧位。10cm长、7号腰麻穿刺针。1.5cm处,然后将针退至皮下,改变进针方向沿椎板外缘或向外移0.5cm。回吸无血、无气、无脑脊液,即可注射局麻药6~
-
肺脏核素闪烁扫描法
名称:肺脏核素闪烁扫描法适应证:肺脏核素闪烁扫描法适用于:1.急性疼痛性发作尤其是胸部(应排除心脏性原因造成的疼痛例如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夹层动脉瘤、急性气胸、急性心包炎、食管炎、食管裂孔疝、二尖瓣脱垂、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等)。(3)片状或全体灌流缺损时。
-
经胸胸椎间盘突出切除术
颈椎间盘突出手术也是经后方入路,以牙科钻或咬骨钳行椎板开窗,切除压迫神经根的髓核。经椎板切除,在椎管内牵开脊髓切除其前方的压迫物,不仅操作困难,而且脊髓遭受牵拉挤压,手术损伤性亦很大。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处理:病人回病室后,将引流管接于闭式引流瓶,引流3~3.其他同一般开胸术。
-
胸腰椎椎管哑铃形肿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胸腰椎椎管哑铃形肿瘤切除术别名:胸腰椎椎管哑铃型肿瘤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椎管内肿瘤手术ICD编码:04.0706概述:胸段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早期症状是发生于肿瘤所在相应节段的胸部或肩背部的肋间神经痛,稍后才出现病变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障碍,严重者可有括约肌功能障碍。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
胸腰椎椎管哑铃型肿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胸腰椎椎管哑铃形肿瘤切除术别名:胸腰椎椎管哑铃型肿瘤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椎管内肿瘤手术ICD编码:04.0706概述:胸段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早期症状是发生于肿瘤所在相应节段的胸部或肩背部的肋间神经痛,稍后才出现病变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障碍,严重者可有括约肌功能障碍。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
右宜
右宜为经外奇穴名。出《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位于胸部,右乳头外侧旁开1寸直下,第五、六肋骨之间。主治乳腺炎、胸膜炎、心内膜炎、肋间神经痛等。一般直刺0.2~0.3寸;可灸。
-
疼痛科
8.非疼痛性疾病:顽固性呃逆(打嗝)、急性面神经炎(面瘫)、面肌痉挛、突发性耳聋、腱鞘囊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盘外、盘内髓核化学溶解术或盘内盘外联合溶解术、介入下射频靶点治疗、介入下脊神经后支射频治疗、后支酚甘油毁损治疗等,其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公认,远期效果甚至优于手术。
-
胁堂
胁堂为经外奇穴名。主治肝脏病、心内膜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肌痉挛、喘逆、目黄、远视。一般斜刺0.3~《外台秘要》:“胁堂,在腋阴下二骨陷者中。主治胸胁支满,胪胀贲(犭屯),噫哕,喘逆,瞻视目黄。近代《中国针灸学》则定位在“腋窝下二寸陷中,当渊液穴斜上一寸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