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球震颤
其基本类型有摆动和冲动性两种:摆动性眼球震颤,眼球呈钟摆样摆动,向两侧的频率与幅度相等;(二)迷路性眼球震颤:为一侧迷路器、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的任何部位的损害,该侧可产生过高或过低的前庭神经反应所致。对此类患者,在双眼前放置底向头位方向的三棱镜,可以消除代偿头位并提高视力。
-
泛发性白化病
OCA2符合经典酪氨酸酶阳性的眼皮肤白化,多出现于非洲人群,临床表型多样,毛发、皮肤和虹膜有轻度到中度色素减退,曝光部位可以出现色素痣和色素斑,色素斑面积可进行性增大,非裔人群中因P基因突变可以出现淡褐色皮肤表型,被称为“棕色OCA”。1.白癜风本病为后天发病的色素脱失斑。
-
先天性色素缺乏
OCA2符合经典酪氨酸酶阳性的眼皮肤白化,多出现于非洲人群,临床表型多样,毛发、皮肤和虹膜有轻度到中度色素减退,曝光部位可以出现色素痣和色素斑,色素斑面积可进行性增大,非裔人群中因P基因突变可以出现淡褐色皮肤表型,被称为“棕色OCA”。1.白癜风本病为后天发病的色素脱失斑。
-
眼皮肤白化病
OCA2符合经典酪氨酸酶阳性的眼皮肤白化,多出现于非洲人群,临床表型多样,毛发、皮肤和虹膜有轻度到中度色素减退,曝光部位可以出现色素痣和色素斑,色素斑面积可进行性增大,非裔人群中因P基因突变可以出现淡褐色皮肤表型,被称为“棕色OCA”。1.白癜风本病为后天发病的色素脱失斑。
-
白化病
OCA2符合经典酪氨酸酶阳性的眼皮肤白化,多出现于非洲人群,临床表型多样,毛发、皮肤和虹膜有轻度到中度色素减退,曝光部位可以出现色素痣和色素斑,色素斑面积可进行性增大,非裔人群中因P基因突变可以出现淡褐色皮肤表型,被称为“棕色OCA”。1.白癜风本病为后天发病的色素脱失斑。
-
小脑症状群
(二)小脑肿瘤(cerebellartumor)多见于儿童,以小脑半球的肿瘤多见,主要症状为运动性共济失调,早期出现病灶同侧肢体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肌张力减低,以后相继出现前庭迷路症状和以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为三主征的颅内压增高症状,并伴有外展神经麻痹、脉搏缓慢、婴儿前囱突出,颅缝分离与头皮静脉怒张。
-
分离性垂直偏斜
分离性垂直偏斜的临床表现:症状:患者多无明显自觉症状,由于本病双眼视力较好,具有一定的双眼视功能,为保持良好的双眼单视,往往需要过多使用辐辏控制非主眼的上斜,从而出现视物不能持久,眼眶疼等眼肌疲劳症状。4:在上斜肌功能位时,下睑几乎全部遮挡角膜。4.合并垂直肌麻痹或过强时可以掩盖分离性垂直偏斜现象。
-
分离垂直性偏斜
分离性垂直偏斜的临床表现:症状:患者多无明显自觉症状,由于本病双眼视力较好,具有一定的双眼视功能,为保持良好的双眼单视,往往需要过多使用辐辏控制非主眼的上斜,从而出现视物不能持久,眼眶疼等眼肌疲劳症状。4:在上斜肌功能位时,下睑几乎全部遮挡角膜。4.合并垂直肌麻痹或过强时可以掩盖分离性垂直偏斜现象。
-
听神经损害
概述:听神经由耳蜗神经和前庭神经组成,两者一起经内耳道至内耳,故常可同时受损,表现为听觉与平衡觉两方面的症状,虽两者为同一神经的两种不同组成部分,但对病因的反应不甚一致。一侧前庭功能减退,但无听力障碍。同时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体征,如痛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继发性视神经萎缩等。
-
Park手术
手术名称:Park手术分类:眼科/眼肌手术/先天性水平性眼球震颤的手术ICD编码:15.404概述:先天性水平性眼球震颤(CHN)是一种不自主的眼球运动。原因有先天性或外伤性白内障、高度近视、先天性青光眼、白化病及无虹膜病等。6mm(即一眼内直肌徙后5mm,另一眼缩短6mm)外直肌手术量为7~
-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可伴有或不伴有相应的神经系统体征。颈椎CT检查较普通平片更清晰,可发现颈椎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椎间隙变窄、颈椎间盘脱出及椎骨畸形等改变,CT或MRI在显示横突孔狭窄与椎动脉受压方面有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作用,可酌情选用,对鉴别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较高价值。10mg,肌注等。
-
颞叶症状群
概述:颞叶为听觉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味觉中枢所在地。5.瘫痪:颞叶病变侵犯运动区时,出现对侧中枢性面瘫或上肢瘫,包括面肌在内的偏瘫或下肢瘫。并常发现有粗大的眼球震颤。8.眼底与瞳孔的改变:颞叶肿瘤时可出现眼底视乳头水肿、颞叶癫痫发作、恐怖不安躁动时常有瞳孔变大。
-
急性共同性斜视
概述:急性共同性斜视(acuteconcomitantstrabismus,ACS)为发病较突然的双眼视轴不平行,眼位偏斜,伴有复视,斜视角在各方向都相等,无眼外肌麻痹及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恒定性斜视。同理,因内融合力失调,不能克服外隐斜,引起外直肌的张力增加以致表现为间歇性外斜视或恒定性外斜视。
-
Louis-Bar氏综合征
概述:又称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一独立疾病。主要表现声音嘶哑、舌肌萎缩、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后组颅神经症状,以及枕顶部疼痛、上肝麻木、腿反射减低或消失等,眼球震颤、小脑共济失调等症状较轻。
-
Lhermitte氏综合征
临床表现:特征为单侧性眼球震颤合并水平性注视麻痹,即当眼球企图水平性向侧方偏斜运动时,单眼或两眼内直肌出现麻痹,集合消失,辐辏功能存在。脑脊液蛋白、主要是IgG增高。起病急骤,往往早期出现精神症状和意识障碍,迅速出现双侧颅神经麻痹,伴有一侧或两侧的肢体运动、感觉障碍,症状和体征很少局限于某一部位。
-
饮酒性精神障碍
3.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如心动过速、出汗、血压升高。酒精性痴呆指在长期、大量饮酒后出现的持续性智力衰退,表现为短期、长期记忆障碍,抽象思维及理解判断障碍,人格改变,部分病人有皮层功能受孙表现,如失语、失认、失用等。其次,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合并症,如果人格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分裂症样症状等。
-
晕动病
(4)倍他司汀:口服,成人4mg,一日2~你可以购买这种有治疗作用的腕带,在旅行中放在这一点上。对胸廓基部(脾经腹哀穴)实施针治疗据说对减轻恶心特别有效。1.5小时前服用抗晕动病药物,可避免或减轻本病发作。因此,平时多注意锻炼身体,多做转头、弯腰转身及下蹲等动作,以增加前庭器官的耐受性。
-
晕车
(4)倍他司汀:口服,成人4mg,一日2~你可以购买这种有治疗作用的腕带,在旅行中放在这一点上。对胸廓基部(脾经腹哀穴)实施针治疗据说对减轻恶心特别有效。1.5小时前服用抗晕动病药物,可避免或减轻本病发作。因此,平时多注意锻炼身体,多做转头、弯腰转身及下蹲等动作,以增加前庭器官的耐受性。
-
晕动症
(4)倍他司汀:口服,成人4mg,一日2~你可以购买这种有治疗作用的腕带,在旅行中放在这一点上。对胸廓基部(脾经腹哀穴)实施针治疗据说对减轻恶心特别有效。1.5小时前服用抗晕动病药物,可避免或减轻本病发作。因此,平时多注意锻炼身体,多做转头、弯腰转身及下蹲等动作,以增加前庭器官的耐受性。
-
X伴性显性遗传病
X伴性显性遗传病X-linkeddominantinheritabledisease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所引起的疾病。②病人的双亲中必有一人患同样的病(基因突变除外)。④男病人将此病传给女儿,不传给儿子,女病人(杂合体)将此病传给半数的儿子和女儿。不过遗传性肾炎存在遗传异质性,即也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颅底部肿瘤及侵入瘤
3.头颅X线平片从各种投射位置检查,注意鼻窦、眼眶、蝶鞍、颅中窝、颅前窝、蝶骨大小翼、岩骨尖、枕大孔有无骨质破坏、骨质增生,有无眶上裂、视神经孔、卵圆孔、破裂孔和颈静脉孔的扩大。3.上斜坡区硬脑膜内肿瘤包括脑膜瘤、神经鞘瘤及胆脂瘤,可采用:①颞底入路,切除颧弓,磨除岩尖骨质显露上斜坡。
-
Fisheer氏综合征
概述:又称,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深反射消失综合征;鉴别诊断:(一)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sclerosingpanencephalitis)是一种慢病毒性脑炎,由麻疹病毒引起。初期以精神症状为主,出现不自主动作是中期的特殊症状,中期之后逐步出现肢体强直、昏迷、颅神经麻痹症状,生理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征。
-
上直肌后固定缝线术
手术名称:上直肌后固定缝线术别名:Faden术分类:眼科/眼肌手术/特殊类型斜视矫正术/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ICD编码:15.1204概述:分离性垂直斜视(DVD)的临床特点:①被遮盖眼上转,双眼上转程度不一,斜视角不稳定;⑥部分病例伴有垂直肌麻痹或功能过强(以下斜肌功能过强多见)。4.缝合球结膜。16mm处,下直肌11~
-
小脑出血
(二)临床表现:小脑出血:多数表现突然起病的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一侧上下肢共济失调而无明显瘫痪,可有眼球震颤,一侧周围性面瘫。注意防止低钠血症,以免加重脑水肿。2、外科治疗可挽救重症患者生命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手术宜在发病后6-24h内进行,预后直接与术潜意识水平有关,昏迷患者通常手术效果不佳。
-
Faden术
手术名称:上直肌后固定缝线术别名:Faden术分类:眼科/眼肌手术/特殊类型斜视矫正术/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ICD编码:15.1204概述:分离性垂直斜视(DVD)的临床特点:①被遮盖眼上转,双眼上转程度不一,斜视角不稳定;⑥部分病例伴有垂直肌麻痹或功能过强(以下斜肌功能过强多见)。4.缝合球结膜。16mm处,下直肌11~
-
罗伯特·巴拉尼
罗伯特·巴拉尼(RóbertBárány,1876年4月22日-1936年4月8日)是一位奥地利出生的匈牙利裔犹太人,也是一位生理学家。他还发现内耳前庭器与小脑有关,从此奠定了耳科生理学的基础。1910年至1912年间,巴拉尼先后发表了《半规管的生理学和病理学》以及《前庭器的机能试验》两本著作。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病因:目前线粒体DNA的位点突变被认为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特异性病征,国外已报道25个位点突变,一般公认原发突变位点有11778(G→A)占40%,3460(G→A)占6%~相关药品:氧、核糖核酸、精氨酸、艾地苯醌、维生素C、乌诺前列酮相关检查:精氨酸、组氨酸、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维生素C
-
肌阵挛性小脑协同失调
肌阵挛性小脑协同失调分类:神经内科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ICD号:G11.8流行病学: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国内少见,多于儿童及青年时期起病。体感诱发电位示潜伏期延长。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相关药品:丙戊酸钠、氯硝西泮、硝西泮
-
营养代谢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疾病代码:ICD:F06.8疾病分类:精神科症状体征:1.维生素B1缺乏(硫胺缺乏症)伴发精神症状(1)精神障碍:抑郁状态;(2)神经症状:有眼球震颤、瞳孔改变(瞳孔变大,对光反射迟钝)、锥体束征阳性、肌张力增高、感觉异常、末梢神经炎和癫痫样痉挛发作,如伴有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时,可出现深感觉性运动失调及共济运动障碍。
-
Austin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概述:Austin型幼儿脑硫脂病也称Austin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是脑硫脂病和黏多糖贮积症的联合疾病。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发病机制:Austin型幼儿脑硫脂病的基本生化缺陷是半乳糖酰-3-硫酸酰基鞘氨醇硫酸酯酶(脑苷脂硫酸酶)缺乏,它是一种芳基硫酸酯酶,具有3种同工酶,即芳香基硫酸酯酶A、B和C。4nm),系由基质产生。
-
Austin型幼儿脑硫脂病
概述:Austin型幼儿脑硫脂病也称Austin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是脑硫脂病和黏多糖贮积症的联合疾病。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发病机制:Austin型幼儿脑硫脂病的基本生化缺陷是半乳糖酰-3-硫酸酰基鞘氨醇硫酸酯酶(脑苷脂硫酸酶)缺乏,它是一种芳基硫酸酯酶,具有3种同工酶,即芳香基硫酸酯酶A、B和C。4nm),系由基质产生。
-
Ramsay Hunt综合征
肌阵挛性小脑协同失调分类:神经内科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ICD号:G11.8流行病学: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国内少见,多于儿童及青年时期起病。体感诱发电位示潜伏期延长。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相关药品:丙戊酸钠、氯硝西泮、硝西泮
-
戴芬逸多盐酸盐
戴芬逸多;地芬尼多的药代动力学:口服给药后1h、直肠给药后2h、肌内注射后0.5h,血药浓度可达峰值。对晕动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地芬尼多的不良反应:可引起幻觉、意识模糊、精神错乱或定向力障碍,这些症状一般在治疗开始两天内出现,在停药后2~药物相互作用:地芬尼地芬尼多可降低阿朴吗啡治疗中毒时的催吐作用。
-
二苯哌丁醇
戴芬逸多;地芬尼多的药代动力学:口服给药后1h、直肠给药后2h、肌内注射后0.5h,血药浓度可达峰值。对晕动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地芬尼多的不良反应:可引起幻觉、意识模糊、精神错乱或定向力障碍,这些症状一般在治疗开始两天内出现,在停药后2~药物相互作用:地芬尼地芬尼多可降低阿朴吗啡治疗中毒时的催吐作用。
-
戴芬逸多
戴芬逸多;地芬尼多的药代动力学:口服给药后1h、直肠给药后2h、肌内注射后0.5h,血药浓度可达峰值。对晕动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地芬尼多的不良反应:可引起幻觉、意识模糊、精神错乱或定向力障碍,这些症状一般在治疗开始两天内出现,在停药后2~药物相互作用:地芬尼地芬尼多可降低阿朴吗啡治疗中毒时的催吐作用。
-
地芬尼多
戴芬逸多;地芬尼多的药代动力学:口服给药后1h、直肠给药后2h、肌内注射后0.5h,血药浓度可达峰值。对晕动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地芬尼多的不良反应:可引起幻觉、意识模糊、精神错乱或定向力障碍,这些症状一般在治疗开始两天内出现,在停药后2~药物相互作用:地芬尼地芬尼多可降低阿朴吗啡治疗中毒时的催吐作用。
-
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
肌阵挛性小脑协同失调分类:神经内科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ICD号:G11.8流行病学: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国内少见,多于儿童及青年时期起病。体感诱发电位示潜伏期延长。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相关药品:丙戊酸钠、氯硝西泮、硝西泮
-
眩晕停
戴芬逸多;地芬尼多的药代动力学:口服给药后1h、直肠给药后2h、肌内注射后0.5h,血药浓度可达峰值。对晕动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地芬尼多的不良反应:可引起幻觉、意识模糊、精神错乱或定向力障碍,这些症状一般在治疗开始两天内出现,在停药后2~药物相互作用:地芬尼地芬尼多可降低阿朴吗啡治疗中毒时的催吐作用。
-
Austin 型幼儿脑硫脂病
病理生理本病的基本生化缺陷是半乳糖酰-3-硫酸酰基鞘氨醇硫酸酯酶(脑苷脂硫酸酶)缺乏,它是一种芳基硫酸酯酶,具有3种同工酶,即芳香基硫酸酯酶A、B和C。在小脑齿状核、下丘脑、丘脑、基底神经节、脑桥、脊髓前角细胞、脊神经根神经节细胞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可见有细胞质包涵体,其内含有异染性物质。
-
前庭神经元炎
疾病代码:ICD:G52.8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概述:前庭神经元炎(vestibularneuronitis)系因前庭神经元受累所致的一种突发性眩晕疾病。鉴别诊断:1.梅尼埃病虽有突发性眩晕和自发性眼球震颤,但常伴有耳鸣,且反复眩晕发作后可有听力减退。眩晕持续时间更短,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缓解。听力无障碍,耳石功能检查可有异常。
-
多发梗塞性痴呆
概述:多发梗塞性痴呆由于脑动脉硬化影响大脑血液供应,特别是反复发作的脑血管意外所致的痴呆综合征。急性起病者常在脑血管意外发作后出现,可呈现意识模糊状态,伴有行为紊乱及幻觉妄想,发作过后出现人格及智能障碍。脑脊液检查可有蛋白质轻度增高;为改善认知功能可服用脑复康、脑复新及核糖核酸等。
-
髌阵挛、踝阵挛
两则反射不对称,则表示有器质性疾病。鉴别诊断:(一)中毒性脑病(toxicencephalopathy)有中毒病史,起病多缓慢,定向力障碍、遗忘、欣快、智力低下、眼肌麻痹、共济失调或伴有震颤,有的视网膜伴出血、眼球震颤、幻觉及妄想,有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伴有锥体束损害时出现髌阵挛和踝阵挛,四肢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阳性。
-
Costen氏综合征
鉴别诊断:(一)神经衰弱和癫痫(neurosisandepilepsy)此类病人多伴有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因为这些病人的个体性格、精神和心理状态对刺激的易感性均较高,常引起咀嚼肌群的收缩。由于炎症的刺激使关节囊增厚、纤维组织增生等导致关节功能紊乱或强直。也可使局部肌肉缺血、代谢产物积聚而刺激肌筋膜感受器引起关节疼痛。
-
Cestan-Chenais氏综合征
概述:又称,Cestan氏Ⅱ型综合征。Avellis氏综合征系病变损害了延髓的疑核与孤束核及脊髓丘索,表现同侧软腭、声带麻痹、咽喉部感觉丧失,舌后1/3味觉障碍,对侧自头部以下偏身痛、温觉障碍。此征也是Wallenberg氏综合征(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引起延髓外侧部病变)加上对侧锥体束征的复合表现。
-
顶叶症状群
分为中央后回、缘上回、角回和顶上小叶。4.共济失调:顶叶病变,出现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睁眼时共济失调明显,闭眼时加重。6.体象障碍:体象障碍为顶叶病变的特殊症候。(二)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脊髓空洞症可出一侧或两侧上肢远端的肌萎缩,属于一种进行性肌萎缩,腱反射减低或消失,由脊髓后角损害所致。
-
颞骨骨折
概述:颅骨骨折多发生于颅底部,1/3的颅底骨折侵入颞骨岩部。故凡头颅外伤后有听力损失、鼓膜破裂或鼓室积血、或有眩晕、或有面瘫者皆为中耳及内耳受损所致,即可诊断颞骨骨折,X线摄片可显示骨折线。如有脑脊液耳漏,应保持外耳道无菌,不可填塞外耳道,全身应用足量广谱抗生素,多数可自愈。
-
肾性脑病
概述:是指急、慢性肾脏疾病所致的肾功能衰竭引起以氮质潴留为主的发生严重精神障碍一组疾病。病因病理病机:(1)病因:是由于慢性肾小球、慢性肾盂肾炎和肾小动脉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②抑制状态。(2)神经症状:癫痫样痉挛发作、神经炎、朴翼样震颤、面瘫、眼球震颤、听力减退、视力障碍、脑膜刺激症等。
-
卡立普多
卡立普多说明书:药品名称:卡立普多英文名称:Carisoprodol别名:卡来梯;卡立普多的药理作用:卡立普多为甲丙氨酯的衍生物,亦有镇静及抗焦虑作用,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较甲丙氨酯强,对局部肌肉痉挛及某些神经疾病有一定疗效。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确)专家点评:作用与氟他唑仑相似,但无抗惊厥作用。不良反应多。
-
氟尿脱氧核苷
药品说明书:别名: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氟尿脱氧核苷,脱氧氟尿苷外文名:Floxuridine适应症:主要用于肝癌、胃肠系癌、乳腺癌及头颈部癌等。注意事项:1.全身反应与氟尿嘧啶相似,常见有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炎和肠炎。5.急性和延迟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有共济失调、视力模糊、忧郁、眼球震颤、眩晕和嗜睡。
-
氟苷
药品说明书:别名: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氟尿脱氧核苷,脱氧氟尿苷外文名:Floxuridine适应症:主要用于肝癌、胃肠系癌、乳腺癌及头颈部癌等。注意事项:1.全身反应与氟尿嘧啶相似,常见有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炎和肠炎。5.急性和延迟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有共济失调、视力模糊、忧郁、眼球震颤、眩晕和嗜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