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道主义
定义: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对经过马克思主义扬弃的人道主义,我国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其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所要坚持和发扬的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革命人道主义。
-
世界红十字日
1910年10月30日杜南离开了人世。1930年第14届国际红十字大会在布鲁塞尔举行,根据大会的一项决议,设立了由捷克、比利时和协会共同指派的三国委员会,负责在3年期内亲赴现场实地考察捷克斯洛伐克红十字会红十字休战日的组织工作和实践经验。到1946年协会举行第19次理事会会议时,世界红十字日的活动已比较普遍。
-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
第二条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参与输血献血工作,推动无偿献血;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比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二)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捐赠的款物;
-
中国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开展艾滋病预防宣传和健康教育。先后隶属内政部、军委会和行政院领导。开始酝酿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盛宣怀(1844~
-
国际护士节
1912年,国际护士理事会将南丁格尔的诞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旨在激励广大护士继承和发扬护理事业的光荣传统、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做好护理工作。在这天里,大力宣传护理工作,鼓励护士们学习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护理界的一件盛事。
-
纽伦堡法典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德国纽伦堡组织了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纳粹战犯,《纽伦堡法典》是1946年审判纳粹战争罪犯的纽伦堡军事法庭决议的一部分,它牵涉到人体实验的十点声明,其基本原则有二,一是必须有利于社会,二是应该符合伦理道德和法律观点,因而又称为《组伦堡十项道德准则》。实验方法及采取的手段;
-
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2009年修订)
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2009年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推动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有关条款,制定本办法。第六条无偿献血奉献奖,用以奖励多次自愿无偿献血者。其获奖标准为:(一)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
-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
第十七条在本办法规定的范围以外需要使用标明性红十字标志的,由红十字会总会批准。第二十二条武装力量中的组织和人员有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由军队有关部门处理。前款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公约和议定书。
-
世界残疾人日
1982年12月,第37届联大通过了《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宣布1983年至1992年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同时呼吁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积极开展活动,增进人们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使他们享有参与社会的平等机会。数百名中外残疾人和会议代表举行联欢共同欢度第一个“国际残疾人日”。
-
郭璐萍
郭璐萍,女,汉族,群众,江西省新余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住院治疗期间,她依然提出要重返国家援非事业,赢得了非洲当地部门高度赞赏,以大无畏牺牲精神和崇高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树立了中国医生光辉国际形象,为中国赢得了荣光。个人先后获“江西好人”、江西“五四”青年奖章、“中国好人”等荣誉。
-
国际残疾人日
1982年12月,第37届联大通过了《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宣布1983年至1992年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同时呼吁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积极开展活动,增进人们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使他们享有参与社会的平等机会。数百名中外残疾人和会议代表举行联欢共同欢度第一个“国际残疾人日”。
-
癌症三级止痛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为多数癌症患者解除疼痛”的战略目标。使用弱麻醉剂加减非麻醉止痛剂加减辅佐剂。即:吗啡0.01克加阿司匹林,直到疼痛消减。吗啡给药途径:口服,舌下或肛门栓剂。辅佐剂是指镇静安定药、冬眠灵、安定、类固醇类、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辅佐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