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椎
椎椎骨,又称脊椎骨。《素问·刺热篇》:“热病气穴:三椎下间主胸中热,四椎下间主鬲中热。”
-
椎体
椎骨(vertebra)亦称脊椎、脊椎骨。在脊椎动物中很多块排成纵列形成脊柱的骨块(软骨鱼以下由软骨构成)称为椎骨。向背侧伸出1对髓突(neurapo-physis)包围脊髓,在其背侧合成髓弧。向腹侧突出1对脉突(hae-mapophysis)形成包围血管的脉弧,在椎体前向左右分开。骶椎和尾椎相互愈合的倾向较强。
-
椎骨
椎骨(vertebra)亦称脊椎、脊椎骨。在脊椎动物中很多块排成纵列形成脊柱的骨块(软骨鱼以下由软骨构成)称为椎骨。向背侧伸出1对髓突(neurapo-physis)包围脊髓,在其背侧合成髓弧。向腹侧突出1对脉突(hae-mapophysis)形成包围血管的脉弧,在椎体前向左右分开。骶椎和尾椎相互愈合的倾向较强。
-
顀间
顀间指两椎(棘突)骨之间。顀,字当作“椎”。《灸膏盲俞穴法》:“亦以墨界脊上顀间。”
-
骶椎裂
骶椎裂(bifidsacrum)为病名。是指两侧椎板未愈合,在椎突区产生不同程度的裂隙,椎板部分成全不缺损,棘突畸形或缺如的疾病。
-
颈动脉盗血综合征
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概述:颈动脉盗血综合征当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时,可引起对侧颈内动脉血液经前交通动脉分流入患侧;本病的治疗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选用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旁路(搭桥)术、颅内一颅外动脉吻合术等,以改善供血不足的状况。本病禁忌用血管扩张剂及降压药物,因常可导致“盗血”现象加重。
-
TCD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判断技术
操作名称:TCD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判断技术适应证: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禁忌证:无特殊禁忌证。方法:1.选择脉冲多普勒探头检查椎基底动脉血流。注意事项:1.注意椎动脉检测角度调整,避免角度过大,遗漏患侧椎动脉的典型血流动力学特征。2.可疑锁骨下动脉盗血的患者,应首先注意双侧桡动脉搏动的非对称性变化。
-
顀
顀当作“椎”。《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大抒二穴,在项后第一顀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陷中。”
-
玉田
玉田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列作奇穴。位于第四骶椎棘突下凹陷处。主治难产、腰骶痛、腓肠肌痉挛等。一般沿皮刺0.5~《备急千金要方》:“腰背不便,转筋,急痹筋挛,灸第二十一椎随年壮。”
-
脊椎
脊椎即脊椎骨。人体背部中间可触及的从上至下骨骼的统称,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素问·通评虚实论》:“少阴俞去脊椎三寸傍五。”详见“脊柱骨”。
-
脊柱骨
脊柱骨骨名。解剖学同名骨。又名脊骨、脊梁骨。由33个椎骨构成,是躯干的中轴,并保护着脊髓。脊柱骨可划分为五部,即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5个合并为一骶骨,尾椎4个合并为一尾骨。
-
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症(lumbarspondylolisthesis)为病名。是指腰椎椎体(多为腰椎4、5)因失去椎弓根的连系而向前滑脱,导致椎管内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腰椎承受力变异,出现以腰痛或下肢麻痹、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胸腹垫枕试验
腹部垫枕试验适应证:胸腹垫枕试验适用于腰腿痛患者,鉴别椎管内和椎管外的病变,鉴别有无椎管内软组织的损害。然后检查者以拇指再在原压痛点上用同样压力探压,询问患者疼痛增减、有无臀部及下肢放射痛或麻刺感。然后检查者再用拇指尖深压原痛点,询问患者疼痛增减、有无臀部、下肢放射痛或麻刺感。
-
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
定义: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是指在椎管内麻醉后新发的重度头痛、局部感觉异常(麻木或异感)、运动异常(肌无力甚至瘫痪)等,持续超过72小时,并排除其他病因者。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是指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例数占同期椎管内麻醉总例数的比例。
-
腰脊柱侧弯试验
操作名称:腰脊柱侧弯试验适应证:腰脊柱侧弯试验用于鉴别椎管内和椎管外的病变时腰脊柱侧弯试验,脊柱弯向患侧引发腰骶部深层疼痛或并发臀部和下肢放射痛或酸麻感者为本试验阳性体征,可判断有椎管内病变;方法:患者站立位,双臂自然下垂。检查者站于其后方,一手按住患者健侧肩外上部,另一手放在患侧骨盆的髋外侧部。
-
缘桑螺
《*辞典》:缘桑螺:出处:《证类本草》拼音名:Yu nSānɡLu 别名:桑树上牛儿(《丹溪心法》),桑牛、天螺(《纲目》)。原形态:雌雄同体。具螺形贝壳,形小如椎实,壳薄,暗色,半透明。性味:《品汇精要》:无毒。功能主治:①《范汪方》:主脱肛。②《小儿宫气方》:治小儿惊风,用七枚焙研,米饮服。
-
各类麻醉方式比例
定义:各类麻醉方式比例是指该麻醉方式数占同期各类麻醉方式总数的比例。麻醉方式分为5类:(一)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骶麻,鞍麻;(二)插管全麻:包括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喉罩+气管插管全麻;(五)其他麻醉方式:包括神经阻滞,局麻强化MAC,其他。
-
双碘肽葡胺
药品说明书:别名:代马克斯,双碘肽葡胺外文名:Myelotrast适应症:为二分子碘肽葡胺连接而成,对神经系统毒性较小,可用于脑室造影及腰氐部椎管造影。优点为短时间内可完全被吸收。注意事项:1.少数病人可发生肌肉痉挛。4.有气喘、癫痫史、低血压者忌用,心血管、脑血管疾病者慎用。规格:注射剂:5ml。
-
以年壮
以年壮为灸法术语。见《针灸经验方》。随年壮为灸法用语。指根据年龄的大小来决定艾灸的壮数。《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灸寒热之法,先灸项椎,以年为壮数。”王冰注:“如患人之年数。”
-
鸠杞
鸠杞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骶部正中线,第二骶椎棘突上方凹陷中。主治妇人血崩。一般灸3~7壮。
-
郎阴
郎阴为经外奇穴名。出《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位于臀部,平第二骶椎棘突的两旁3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吐血不止、腰神经痛、股神经痛、腹坚急、二便闭。一般针1~2寸;可灸。
-
聂俞
聂俞为经外奇穴名。《灸法图残卷》:“聂俞,在第八槌(椎)两相,相去二寸三分,主智(胸)支满,食饮逆。”
-
脊樑骨
脊樑骨即脊骨。脊骨指脊椎骨。又称膂骨、中𦛗骨。俗称脊樑骨。中医所称的脊多指第一胸椎棘突至第四骶椎,共21节。为督脉等所行经。
-
骶3
骶3为经外奇穴名。出《新医疗法手册》。位于骶部正中线,第三骶椎棘突上缘。计1穴。主治偏瘫、截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等。一般针沿皮下斜刺1.5~2.0寸。
-
铺灸
铺灸即长蛇灸。间接灸法之一。用大蒜适量,去皮捣泥,平铺于脊柱(自大椎穴至腰俞穴)上,宽厚各约6毫米,周围用桑皮纸封固,然后用黄豆大的艾柱分别放在大椎穴及腰俞穴上施灸,至患者口鼻内觉有蒜味为止。民间用以治疗虚劳。
-
脾横
脾横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主治四肢寒热、腰疼不得俯仰、身黄、腹满、食呕、舌强等。一般艾炷灸7壮。《备急千金要方》:“治脾横方,四肢寒热,腰疼不得俯仰,身黄,腹满,食呕,舌根直,灸第十一椎上及左右各一寸五分三处,各七壮。”《经外奇穴图谱》列作经外穴,名脾横。
-
筋疽
生于椎旁或踝关节等之痈疽。①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筋疽,皆发脊两边大筋,其色苍,八日可刺,若有脓,在肌腹中,十日死”。证治参见外痈条。②又名痿漏、曲疽、冷疽。出《外科启玄》卷六。指生于昆仑穴(在外踝与跟腱之中央凹陷部腓骨短肌中)处之无头疽。证治详见足跟疽条。
-
大关节
大关节为人体部位名,指人体较大的关节,如各椎间关节及肩、肘、腕、髋、膝、踝等。《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客胜则大关节不利。”《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
-
绰尔济
绰尔济明末清初蒙医学家。蒙古族,墨尔根氏。善医伤,时白旗先锋鄂硕与敌战,中矢垂毙,绰尔济为其拔镞,傅良药,伤愈。都统武拜身被三十余矢,昏绝,令剖白驼腹,置武拜其中,遂苏。有患臂屈不伸者,令先以热镬薰蒸,后斧椎其骨,揉之有声,即愈。
-
人类尾巴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本病表现为腰骶部一束毛,是一种常见的发育缺陷。症状体征:本病并非是“真正尾巴”,实际上是脊髓膜的膨出、骶尾部胶质瘤或畸胎瘤。尚未见真正具有尾椎的情况。偶有报告在肛门及尾骨之间有一尾巴样附件,长约2~3cm,病理检查证实这是一个青年型血管内皮瘤。
-
猫鲨
猫鲨是真鲨目猫鲨科的1属。小型鲨鱼。牙细小而多,3齿头型或多齿头型。背鳍2个,第一背鳍大于第二背鳍,起点与腹鳍基底后部相对或后于腹鳍;尾鳍平直,尾椎轴不上翘,尾鳍下叶前部稍突出,后部有一缺刻。化石见于上白垩统至上新统。栖息近海浅水中,食小鱼与无脊椎动物。日本和朝鲜沿海也有分布。为冷温性,栖息在近海底层。
-
鹤膝汤
处方:鼓椎草(又名鹤膝草)。功能主治:牙痛。用法用量:水煎,灌漱。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九
-
噬人鲨
噬人鲨是鼠鲨目鼠鲨科噬人鲨属的1种。纺锤形,躯干粗大。背鳍2个,无硬棘:第一背鳍大,起点对着胸鳍里缘中部;尾椎轴上翘,尾鳍短宽,叉形。吻中长,钝尖。瞳孔竖直,无瞬膜。胸鳍、背鳍和尾鳍后部暗色。大者长达12米,普通者长6~捕食各种大型动物。广泛分布于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区,在大洋洲海域最为常见。
-
下椎
下椎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骶中嵴,当第三骶椎棘突下陷中。主治痔疮、淋病、月经不调等。一般斜刺0.5~0.8寸;可灸。
-
长蛇灸
长蛇灸为灸法名。间接灸法之一。亦称铺灸。用大蒜适量,去皮捣泥,平铺于脊柱(自大椎穴至腰俞穴)上,宽厚各约6毫米,周围用桑皮纸封固,然后用黄豆大的艾柱分别放在大椎穴及腰俞穴上施灸,至患者口鼻内觉有蒜味为止。民间用以治疗虚劳。
-
TCD对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判断技术
操作名称:TCD对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判断技术适应证:TCD通过检测颅外段及颅内侧支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颈动脉狭窄或闭塞作出提示。禁忌证:颈内动脉狭窄程度<70%的病变不适于检测。方法:1.颅外段CCA、ICA、ECA血流检测。注意事项:1.注意双侧半球同名动脉的流速、频谱形态、PI值的比较。
-
中𦛗骨
中𦛗骨即脊骨。脊骨指脊椎骨。又称膂骨、中𦛗骨。俗称脊樑骨。中医所称的脊多指第一胸椎棘突至第四骶椎,共21节。为督脉等所行经。
-
年壮
年壮为灸法术语。见《针灸集成》。随年壮为灸法用语。指根据年龄的大小来决定艾灸的壮数。《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灸寒热之法,先灸项椎,以年为壮数。”王冰注:“如患人之年数。”
-
灸血病
灸血病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中国针灸学》列作奇穴。位于第三骶椎棘突之高点处。主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及其他血症。一般艾炷灸5~7壮;或温灸10~15分钟。
-
贫血灵
贫血灵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骶骨部第五骶椎上。主治贫血。一般灸5~10分钟。
-
胆募俞
胆募俞是指胆募(穴)和胆俞(穴)的合称。出《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王冰注:“胆募在乳下二肋外,期门下同身寸之五分。俞在脊第十椎下两旁,相去各同身寸之一寸半。”
-
脊骨
脊骨指脊椎骨。又称膂骨、中𦛗骨。俗称脊樑骨。中医所称的脊多指第一胸椎棘突至第四骶椎,共21节。为督脉等所行经。
-
随年壮
随年壮为灸法用语。指根据年龄的大小来决定艾灸的壮数。《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灸寒热之法,先灸项椎,以年为壮数。”王冰注:“如患人之年数。”即年几岁,即灸几壮。
-
腰根
腰根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真髓》。位于骶部,第一骶椎棘突两侧各3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足病。一般直刺1~2寸。
-
阴阳循环一大周天
阴阳循环一大周天为气功功法。秦仲三《气功疗法和保健》载,其功法为:呼气时,舌守下腭,口微开,气贯丹田,鼓小腹,沉气会阴,分两支沿两腿下,直至脚心(涌泉)。吸气,收小腹,舌舔上牙龈,自涌泉提气,沿两腿上,气会肛门,提肛引气上升经尾椎、脊椎和颈项,到头,顺两耳分下,会于舌尖,与呼气时的气相接。
-
颈夹脊
概述:颈夹脊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位于颈部正中线两侧,第1~主治头面部疾病,颈项部疾病。别名:夹脊(颈)(《经外奇穴》)。取穴方法:俯卧位或俯伏坐位,在第1颈椎至第7颈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取穴。主治病证:头面部疾病,颈项部疾病。刺灸法:直刺0.3~
-
片形吸虫病流行区
片形吸虫病流行区(fascioliasisendemicarea)是指存在片形吸虫的中间宿主(小土蜗等椎实螺科淡水螺),且当地有人和/或牛、羊等反刍动物感染片形吸虫的地区。
-
咽淋巴环
咽淋巴环由咽后上方的咽扁桃体、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下方的舌扁桃体共同构成,对消化道和呼吸道具有防御功能。后壁平坦,借疏松结缔组织连于上位6个颈椎体前面的椎前筋膜。咽是消化管从口腔到食管的必经之路,也是呼吸道中联系鼻腔与喉腔的要道。因此,咽是消化和呼吸共用的器官。
-
交感干
交感干:位于脊柱两侧,由椎旁节和节间支连接而成,呈串珠状,上至颅底,下至尾骨前方,于尾骨的前面两干汇合。可分为颈、胸、腰、骶、尾5部,交感干神经节与每一对脊神经之间均有交通支相连。
-
尾骶骨伤
尾骶、骶椎部位之骨折伤。见《伤科补要》卷二。多因跌打斗殴,压撞冲击所损伤。证见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步履、坐卧多所困难,尤其仰卧、翻身受限。治宜“当先柔筋合其和软,内服紫金丹,敷定痛散,烧红烙铁熨之,贴混元膏。”手法复位固定,或参背脊骨折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