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尔基体
它是由数层重叠的扁平囊泡、若干小泡及大泡三部份组成的膜性结构。高尔基体的功能是:在植物细胞中能合成和分泌纤维素,将纤维素分泌到原生质体外形成细胞壁,所以在高中生物教材上讲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电镜、细胞化学和放射自显影等技术的应用,发现高尔基体实质上是细胞各膜性结构间物质转运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
-
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些细胞则和物质的分泌无关,例如肌肉细胞和心肌细胞主要功能是收缩,神经细胞传导电冲动,在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与身体的其他部分之间建立信息联系。后来,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积累了细胞结构方面知识,从而把细胞分成两大类,即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相差显微镜
相差显微镜phase-contrastmicroscope无色透明而折射率略有差异的两种物体,或折射率相同而厚度不同的两种物体,当光线通过这两种物体时,直射光和衍射光的波长在相位上会产生偏移。一般在影像面上再次互相干涉,位于物镜后焦点面的像板将相差在影像面上变为光强度的差别,从而识别两种物体的显微镜。
-
细胞质
在典型的细胞中,细胞质的最外层分化为细胞膜,其内部在光学显微镜下呈无颗粒的透明状,是由外质和内质所组成。如果将这些结构进行分类,那么,属于膜结构的有内质网(糙面内质网或滑面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微体、各液泡系统、线粒体、叶绿体、有环片层和间体等;而在这些结构之间充满着液态的细胞质基质。
-
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是指存在于细胞质内,填充于核膜、网质体、高尔基体等液泡系统与线粒体、叶绿体等膜状构造之间的连续性结构。
-
生物膜
概述:生物膜是细胞和细胞器外膜的总称。膜上的蛋白质酶类有细胞色素氧化酶、腺苷三磷酸酶、琥珀酸脱氢酶、腺苷酸环化酶、胆碱乙酰化酶和各种受体蛋白质等。它能使新陈代谢过程中,经常由细胞得到氧气和营养物质接受各种信息分子和离子,排出代谢产物和废物,使细胞保持稳态,这对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极为重要。
-
嗜碱粒细胞
嗜碱粒细胞的作用不详,当受一定刺激时,嗜碱性颗粒向细胞外释放其所含的组织胺、过敏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和过敏慢反应物(后者不是预先贮存于颗粒中,是在释放时形成的)等活性因子,引起哮喘、荨麻疹、食物过敏等各种过敏反应的症状,同时嗜酸粒细胞趋化、聚集于这一局部。
-
胚乳的发育
被子植物的胚乳是双受精中1个精子与2极核融合后所形成的初生胚乳核,经过有丝分裂发育而成的,所以多数植物的胚乳细胞分裂,进行几次横分裂,形成一列6~锦葵属(Malva)、胡桃属(Juglans)、苹果属(Malus)等有几百个游离核时才形成壁;多数核型胚乳细胞壁的形成是从胚囊的珠孔端和周缘开始向合点端及中央逐渐形成的。
-
卡米洛·高尔基
卡米洛·高尔基(义大利语:CamilloGolgi,1843年7月7日-1926年1月21日),是一位义大利医师与科学家,高尔基体的发现者,出生于布雷西亚。1906年因为神经系统的研究,而与西班牙的桑地牙哥·拉蒙卡哈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单位膜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周围的细胞膜的切面,能分辨出浓、淡、浓三层结构,各层的厚度约为2—3纳米。核膜或包裹着线粒体的膜是二重膜,而其内膜和外膜都具单位膜的结构。作为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的单位膜结构,在形态学上符合了J.F.Danielli(1934)提出的生物膜具有蛋白质-脂质双分子层-蛋白质结构的说法。
-
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是构成纤维性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细胞质内含有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微脂肪粒等、其他无特殊的分化。对动物细胞进行培养,不管细胞取自何处组织,因常常出现外表上和上述细胞非常相似的细胞,所以不论以后是否形成原来定义的胶原纤维,习惯上都称为成纤维细胞。
-
细胞质遗传
生物的大多数性状是受染色体上的DNA控制的,染色体上的DNA存在于细胞核内,受核内DNA控制的遗传叫做细胞核遗传。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中,后代总是表现出母本相似的性状。如果假定甲品种作父本和乙品种作母本相交定为正交,则以乙品种作父本和甲品种作母本相交则为反交,如果正反交结果不同,可判断为细胞质遗传。
-
卵子发生
第一次是在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的双线期,通常是由激素的作用而解除,在脑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卵泡分泌的类固醇激素活化了卵母细胞中的促成熟因子(maturation-promotingfactor,MPF)它是M期蛋白激酶,能促使染色质浓缩、核膜崩解和纺锤体形成,是有丝分裂的促进因子。完成减数分裂后,MPF活性消失。
-
细胞质动力蛋白
细胞质动力蛋白是一个巨大的分子,分子量超过10万道尔顿,由9~它在细胞中至少有两个功能∶第一是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运动的力的来源;在成纤维细胞中,细胞质膜动力蛋白负责将细胞器,包括高尔基体小泡、溶酶体和内体等向细胞中心运输的任务。体外分析表明,细胞质动力蛋白在微管上移动的方向与驱动蛋白相反,从正端移向负端。
-
原生质体
革兰氏阳性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也可用果胶酶以及纤维素酶)处理后,可完全除去细胞壁,形成仅由细胞膜包住细胞质的菌体。原生质体由原生质分化形成,具体包括细胞膜和膜内细胞质及其他具有生命活性的细胞器,植物和动物的如细胞核、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而病毒如核糖体、拟核等。
-
溶酶体
一种囊状小体,其形态和大小有较大的差别,直径可在50nm和几μm之间。外面是一层单位膜,里面包含约50种水解酶,在酸性条件下,对蛋白质、肽、糖、中性脂质、糖脂、糖蛋白、核酸等多种物质起水解作用。消化后的产物如氨基酸、单糖、脂肪酸等,通过溶酶体膜进入胞浆中供细胞膜利用。因此,溶酶体是细胞内重要的消化器官。
-
被覆小泡
被覆小泡是存在于细胞内的一种小泡,位于界线膜的外周,长度为15—20纳米的毛状结构。根据其大小可分为两种。一种被覆小泡直径为100—150纳米,这一种被认为是由于内噬作用而自细胞膜产生的,其功能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是与吸收某种蛋白质有关。
-
微粒体
微粒体最初是由A.Claude(1943)以动物的组织混悬液用分析离心法分离出来的颗粒。既将核、线粒体离心后,以10万g60分钟离心沉淀,其中主要含有粗面和滑面的小胞体及游离的核糖体,此外一般还含有细胞膜、部分高尔基体膜等。细胞色素b5含于NADH细胞色素C还原酶中,这种酶常常被看做是微粒体的标记酶。
-
小泡
小泡vesicle是细胞内的膜闭合之后所形成的袋状物。小泡除了作为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组成成分以外,还有由于细胞表面的胞饮作用所产生的小泡(吸液小体)和植物细胞分裂时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果胶小泡(pectinvesicle)等。
-
细胞膜
J.D.Robertson于1960年称这三层结构为单位膜,这是因为这种基本结构在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中都存在,而且在核、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膜中也都存在。用冰冻蚀刻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膜的内部结构,发现其内部分布着颗粒结构,颗粒分布的密度是,在原生质中是内侧的密度高,在内质网和核膜中是外侧的密度高。
-
核糖体
核糖体不是由生物膜构成的,它是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复合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分泌蛋白,通过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经加工包装后被分泌到细胞外;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一般是分布到细胞质基质中的蛋白质,如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的酶等。
-
依泊二醇
依泊二醇说明书:药品名称:依泊二醇英文名称:Epomediol分类:消化系统药物肝脏疾病辅助治疗药物剂型:l00mg/片,200mg/片;依泊二醇的药理作用:依泊二醇通过膜ATP酶和腺苷酸环化酶作用而使肝细胞功能恢复,使酒精中毒时的高尔基体恢复正常功能。注意事项:禁用于对依泊二醇过敏患者和胆道机械性梗阻患者。
-
绿藻门
绿藻门的分类与分布绿藻门(Chlorophyta)是藻类植物中最大的一门,约有430属,6700种。(2)团藻属(Volvox)属于团藻目。有性生殖为卵式生殖,精子囊和卵囊分别产生精子和卵,精子和卵结合形成厚壁的合子。当母体死亡腐烂后,合子落入水中,休眠后经减数分裂,发育成一个具有双鞭毛的游动孢子,逸出后萌发成一新的植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