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间接胆红素
概述:血清中的胆红素大部分来源于衰老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出来的血红蛋白衍化而成,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化验结果临床意义:升高:见于严重烫伤、败血症、疟疾、血型不合输血、脾功能亢进、恶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铅中毒、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药物性黄疸、体质性黄疸、哺乳性黄疸等。
-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到肝细胞内的粗面内质网及其上的蛋白微粒均显着减少,滑面内质网则增加肥大。苯巴比妥和其他能诱导UGT1活性药物:给本病患者口服苯巴比妥、格鲁米特(导眠能)、氯贝丁酯(祛脂乙酯),1周后,血清间接胆红素会降至正常,其机制可能为胆红素廓清加速(由于酶诱导)和胆红素转换率减低,但仅有暂时性效果。
-
总胆红素
总胆红素,英文缩写TBIL或STB。临床意义: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当血清总胆红素有很大增高时,人的皮肤、眼睛巩膜、尿液和血清呈现黄色,故称黄疸。总胆红素增高,见于中毒性或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疽、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3.病理性降低:见于癌症或慢性肾炎引起的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
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
检查名称: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分类:血液生化检查/色素测定别名: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⑥5.0g/L叠氮钠溶液:称取叠氮钠0.5g,以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可用牛血清白蛋白(40g/L)或人血清代替人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属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疟疾、新生儿黄疸等。
-
OIBL/TBIL
检查名称: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分类:血液生化检查/色素测定别名: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⑥5.0g/L叠氮钠溶液:称取叠氮钠0.5g,以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可用牛血清白蛋白(40g/L)或人血清代替人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属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疟疾、新生儿黄疸等。
-
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比值
检查名称: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值别名: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比值;③5.0g/L亚硝酸钠溶液:称取亚硝酸钠(NaNO2)5.0g,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到100ml,混匀,置棕色瓶中,冰箱保存,稳定不少于3个月。(2)应空腹采血,避免溶血,从速分离血清,避光保存,如不能及时测定,应贮于冰箱内。
-
附红细胞体病
概述: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中的附红细胞体(也称血虫体,简称附红体)所感染的人畜共患病。大小波动较大,寄生在人、牛、绵羊及啮齿类中的附红体较小,直径约为0.3~相关药品:四环素、多西环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青霉素、链霉素相关检查:血红蛋白、间接胆红素
-
胆红素总量(STB)
1天<103μmol/L3~化验结果意义:胆红素总量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肝功能检查化验类别一:血液检查化验类别二:肝功能检查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
-
血虫体病
概述: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中的附红细胞体(也称血虫体,简称附红体)所感染的人畜共患病。大小波动较大,寄生在人、牛、绵羊及啮齿类中的附红体较小,直径约为0.3~相关药品:四环素、多西环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青霉素、链霉素相关检查:血红蛋白、间接胆红素
-
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值
检查名称: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值别名: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比值;③5.0g/L亚硝酸钠溶液:称取亚硝酸钠(NaNO2)5.0g,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到100ml,混匀,置棕色瓶中,冰箱保存,稳定不少于3个月。(2)应空腹采血,避免溶血,从速分离血清,避光保存,如不能及时测定,应贮于冰箱内。
-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所发生的贫血。病因病理病机:老年人所见溶贫多为红细胞外因素所致,如自身免疫性溶贫,因老年人免疫稳定机能降低,机体正常组织自我识别能力减弱而易患本病,也可继发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骨髓瘤等疾病或服用左旋甲基多巴等药物。
-
1分钟胆红素
概述:通过直接重氮反应测定1、15、30min时的胆红素量,变色反应主要在1min内发生,故血清1min胆红素测定的结果大致可反映血清内结合胆红素的高低。(2)早期发现肝细胞轻度损害:血清总胆红素尚在正常范围时,1min胆红素已增高,如轻型病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时的肝损害、早期肝脏转移癌、早期肝硬化等。
-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12吸收正常者48小时内能排出摄入放射性钴的5-40%,维生素B12吸收有缺陷者,如恶性贫血、胃或回肠切除后、热带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尿的放射作用不到5%,第二部分,如果吸收较差应重复试验,在试验时加用内因子与维生素B12同时口服,若排出量转向正常则可将恶性贫血与热带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加以鉴别。
-
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排泄障碍,使胆小管和毛细胆管内压力增大破裂,致使结合胆红素逆流入血,造成血清胆红素升高。血清间接胆红素无明星改变;由于直接胆红素可以从肾排出体外,所以尿胆红素检查阳性;胆管阻塞使肠道生成胆素原减少,尿胆素原也降低,可见粪便呈陶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