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出血综合征。9.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70分或纤溶梅原减少)。2.阻断血管内凝血。2.DIC消耗性低凝期用肝素加血小板聚集药,给予输血、血浆和血小板。3.DIC纤溶亢进期使用肝素和抗纤溶药,如6-氨基已酸、抗血纤溶芳酸等。
-
出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
疾病描述:出血性休克和脑病综合征(hemorrhagicshockandencephalopathysyndrome,HSES)是近年来初步认识的一种新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突然起病的急性脑病、昏迷、惊厥、高热、水样腹泻、严重的出血倾向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伴肝肾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3.脑脊液脑脊液正常,脑CT扫描可见脑水肿。
-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granulocyticanaplasmosis,HGA),简称无形体病,是一种新发的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maplasmaphagocytophilum)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经蜱传播的重要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播途径:(1)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一)流行病学史。
-
无形体病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granulocyticanaplasmosis,HGA),简称无形体病,是一种新发的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maplasmaphagocytophilum)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经蜱传播的重要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播途径:(1)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一)流行病学史。
-
小儿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由各种致病菌及其毒素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组织细胞血液灌注不足,导致重要生命器官急性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常发生在中毒性菌痢、暴发性流脑、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败血症、重症肺炎及胆道感染等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基础上,临床上以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发花、尿量减少、血压下降为主要表现。
-
胎盘早剥
概述:胎盘早剥,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重型:1、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的1/3,同时有较大的胎盘后血肿,多见于重度妊高征。2、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腰酸、腰痛。并发症:产后出血: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或凝血功能障碍常导致产后出血。
-
DF-2败血症的皮肤表现
概述:DF-2败血症的皮肤表现(CutaneousManifestationsofDF-2Septicemia)于1976年首先由Bobo等报告,其病原菌DF-2(dystonicfermentertype2)系一种革兰阴性杆菌。DF-2败血症的皮肤表现的并发症:可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脑膜炎、心内膜炎、蜂窝织炎、菌血症。相关药品:氧、过氧化氢、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
-
棘突穿刺
操作名称:棘突穿刺适应证:棘突穿刺适用于幼儿,其腰椎2~禁忌证:1.穿刺部位皮肤感染2.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无特殊需要,勿作穿刺检查。3.器械及药品,无菌骨髓穿刺包及手套,推片、玻片、培养基、1%~2%普鲁卡因。消毒棉球压迫拔针。注意事项:1.进针时一定要钉住骨面,避免滑脱刺入其他组织,尤其是脊髓腔。
-
绿猴病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较明显的可能是玛尔伯格病毒。症状体征:潜伏期3~幸存者,在发疹16d后皮疹消退,常有脱屑,尤以掌、跖及四肢末端脱屑较剧,颊粘膜可见有深红色小点,软腭可发生水疱,扁桃体肿大,血象中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血清中丙氨酸氨基移换酶明显升高,在血、咽部分泌物可分离出病毒。
-
内毒素
细菌在生活状态时不释放,只有当菌体自溶或用人工方法使细胞裂解后才可释放出来。(6)各种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为了确诊病人是否发生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以便指导用药,以及为了检测注射用液及生物制品中有无内毒素污染时,常需进行内毒素的定性及定量测定,目前常用鲎血液变形细胞溶解物试验来测定。
-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疾病病因:胎盘早剥、羊水栓塞、胎死宫内、过期流产、重度妊高征、严重感染、严重肝功不良及休克等。3、实验室检查:检验可见血小板计数进行性减少,纤维蛋白原减少,早期呈高凝状态,以后转为低凝状态,出血时间、血凝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天恢复,FDP降低,肝素过量时,可静脉输入鱼精蛋白中和及输新鲜血。
-
髂后上棘穿刺
操作名称:髂后上棘穿刺适应证:髂后上棘穿刺适用于年长儿。禁忌证: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无特殊需要,勿作穿刺检查。2%普鲁卡因。固定皮肤,垂直或向下、前外方向刺入,穿刺针旋转前进,待有落空感后约1cm深度即达骨髓腔,按本章“第四节髂前上棘穿刺”同样方法抽吸骨髓液,成功率较髂前上棘为高。
-
髂前上棘穿刺
操作名称:髂前上棘穿刺适应证:髂前上棘穿刺适用于年长儿,因年长儿大部分骨质已较坚硬,而髂前上棘比较松软,又有一定宽度,容易固定,骨髓比较丰富,且操作较安全,易掌握,故临床最为常用。准备:1.向患儿及家长介绍检查的意义及注意事项。2.试吸骨髓后,进针、退针时一定要放入针芯,避免针内塞入组织或小碎片。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一)邪犯肺卫临床表现:患者有蜱虫咬病史,发热,恶寒或不恶寒,无汗或少汗,肌肉酸痛,头痛,或咳嗽,或恶心,舌质红,苔薄白、薄黄或薄腻,脉浮数。治法:清气泄热,解毒活络参考方药:白虎汤加减生石膏、知母、苍术、板蓝根、炒栀子、连翘、炒杏仁、丹参、鲜茅根、生甘草。方药:犀角地黄汤合生脉散加减。
-
活血化瘀研究
活血化瘀研究是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手段,探讨和阐明活皿化瘀冶则机制的研究课题。研究确认,活血化瘀:(1)可改善冠脉循环及心脏功能。研究发现:阳虚血瘀的病人其血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全血粘度均增高,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沉均降低,提示阳虚患者有血球成分增高而血浆成分相应降低的特点;
-
胫骨穿刺
操作名称:胫骨穿刺适应证:胫骨穿刺适用于新生儿、婴儿及个别幼儿。禁忌证: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无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检查,一般不用于2岁以上小儿准备:1.向患者介绍检查的意义及注意事项。5.载玻片上的骨髓液要迅速由受过训练的技术人员推成数张涂片,不断摇动,迅速干燥以保持细胞形态,便于辨认。
-
脉酸酯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适用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症(DIC)的治疗,单用有效率达56%,与肝素联用总有效率达84%。本品用量为1000~2000mg/日,静滴,分早、晚各1次。2万U/日,24小时持续静滴。亦用于治疗羊水栓塞引起的急性DIC,用法:初始剂量1000~规格:针剂。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
该病毒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裂谷热病毒Uukuniemi病毒的氨基酸同源性约为30%。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要求的,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报告。
-
肠球菌肺炎
概述:肠球菌肺炎系肠球菌(enterococcus)引起的急性肺化脓性炎症,在细菌性肺炎中占少数,多为院内感染,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注意及重视。合并菌血症或败血症时血细菌培养可阳性。临床上主要依靠防污染毛刷经纤维支气管镜在下呼吸道取材或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取灌洗液作细菌定量培养及鉴定才能确诊。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疗方案
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应当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等立克次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败血症、伤寒、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相鉴别。四、治疗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
-
蛋白C系统缺乏症
遗传性蛋白C系统异常:遗传性蛋白C系统由蛋白C(PC)、蛋白S(PS)、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dorlin,TM)及活性蛋白C抑制物(APC1)组成。本病发生率估计为1:16000,呈常染色体显性(或不完全显性)遗传,纯合子严重,表现为出血性皮肤坏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血栓。基因定位在3号染色体,其总长度为45kb。
-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时的精神障碍
病因病理病机:1.分娩时大出血和休克引起垂体小动脉痉挛和梗塞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均可导致缺血性坏死,产生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继以多种内分泌功能减退,引起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间的协调障碍,出现精神症状。2.意识障碍:常突然出现意识模糊、嗜睡、谵妄、错乱或昏迷状态,常伴有抽搐发作和锥体束征。
-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的临床表现:大部分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患者的原发伤不重,病人在经过一阶段好转或稳定期,数天或数周后又逐渐或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出现局灶性神经体征或原有症状体征加重,部分患者的原发伤可以很重,伤后意识障碍亦可一直无改善或加重。
-
疱疹性肝炎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疱疹性肝炎HS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较为少见,大多发生于全身播散性感染。(一)、止痛给予镇痛剂,如阿司匹林、安乃近等,赛庚啶亦可减轻其疼痛,各种安定药对后遗神经痛有效,如阿米替林与奋乃静或氟奋乃静或硫利达嗪合并使用,多在1~若有继发感染,可用新霉素软膏外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