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胎
胎①通常指已成形至出生前的胎儿。《文中子·九守》:“四月而胎。”②指妊二月的胎儿。《千金翼方》卷十一:“凡儿在胎,一月胚,二月胎……”
-
葱白定痛汤
处方:当归3钱,阿胶3钱(酒化),炙草5分,葱白3枚。功能主治:孕妇腰痛,脉浮者。各家论述:妊娠血虚不能滋荣其胎。当归养血以荣经脉,阿胶补阴以益肾府,炙草缓中州和胃,葱白通阳气,安胎也。水煎,温服,俾血荣经润,则腰自得强而胎亦受其荫,何腰痛之不已者,胎孕无不自安矣。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
子狂
子狂为病名。《傅青主女科》:“妇人怀妊有口渴汗出,大饮冷水,而烦躁发狂,腰腹疼痛,以致胎欲堕者,人莫不谓火盛之极也,抑知是何经之火盛乎?治法必须泄火滋水,使水气得旺,则火气自平,火平则汗、狂、燥、渴自除矣。方用息焚安胎汤。”(生地、青蒿、白术、茯苓、人参、知母、花粉)。
-
千金保胎孕丸
《胎产护生篇》:方名:千金保胎孕丸组成:川续断4两,杜仲4两(盐水炒),白术2两(土炒),黄芩3两(酒炒),当归3两(酒炒)。主治:怀胎妇人,素患腰疼,元气不足,犹恐胎堕者。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用砂仁1-2分点汤下。制备方法:山药糊为丸。
-
阿胶黄连饮
别名:黄连阿胶汤处方:阿胶、黄连、芍药、甘草、枳壳(麸炒)。功能主治:孕妇痢疾,若安胎则痢愈重,治痢则胎难全,宜服此饮。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痛痢俱减,去枳壳再服。各家论述:阿胶能止脓血之痢,且止腰痛固胎,以之为君;枳壳少加2-3分,以宽其后重。摘录:《胎产心法》卷上
-
三物解毒汤
《济阴纲目》卷八:方名:三物解毒汤别名:解毒汤组成:甘草、黑豆、淡竹叶各等分。各家论述:《医略六书》:中毒损胎,致胎动不安,胸中微烦,黑豆补肾养胎以解毒,甘草缓中除烦以解毒,淡竹叶清膈热以利小便,使余毒尽从小便下泄。以水煎服,俾毒气解散,则血气无伤,而胎得所养,何胎动之不宁哉!
-
早期减速
早期减速是随宫缩出现的暂短胎心率减慢的情形之一。表现为胎心率(FHR)减速几乎与宫缩同时开始,FHR最低点在宫缩的高峰,下降幅度50bpm,持续时间短、恢复快。一般认为是第一产程后期,宫缩时胎头受压引起。
-
生育指导
生育指导是对已婚的在优生法规中指定的遗传病患者,以及明确双方为同一隐性遗传病的携带者而又不能进行产前诊断时,最好动员一方进行绝育,如果母亲已怀孕则应进行产前诊断(参阅第十三章),确定胎儿的性别和疾病情况,进行选择性流产(selectiveabortion)。在无条件确定胎儿是否患儿时,最好仍进行男胎流产。
-
黄杨头汤
处方:黄杨头7个,白糖1撮,阳春砂仁1粒(研末)。功能主治:宽胸瘦胎易生。主用法用量:冲和,临月朝晨服,不拘次数。摘录:《详要胎产问答》
-
妊娠小便不通·气虚证
妊娠小便不通·气虚证(urineretentionduringpregnancywithqideficiencysyndrome)是指气虚无力举胎,胎重下坠,压迫膀胱,水道不利,以妊娠期间小便不通,小腹胀急疼痛,坐卧不安,面色晄白,精神疲倦,头重眩晕,大便不爽,舌淡,苔薄白,脉虚缓滑为常见症的妊娠小便不通证候。
-
二珍散
《简易方》引《养生方》(见《医方类聚》卷二二四):二珍散:处方:木贼(去节)、川芎各等分。功能主治:胎不稳,坐卧不安。摘录:《简易方》引《养生方》(见《医方类聚》卷二二四)《魏氏家藏方》卷五:组成:芫花1两,高良姜2两。制备方法:上2味,米醋1升,入砂石器中,熬干为度,焙干为末。用药禁忌:忌油腻之物。
-
胎疸
指新生儿出现的黄疸。又名胎黄。《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小儿在胎,其母气有热,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谓之胎疸也。”症见面目通身皆黄如金色,壮热便秘,溺赤。治宜清热化湿,用茵陈蒿汤加味。若小儿先天元气不足,脾气虚弱,寒湿不化,面色黯黄无泽,肢冷,便溏。治宜温脾化湿,用理中汤加茵陈蒿。
-
女科秘旨
《女科秘旨》为书名,为《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系列丛书之一。包括《女科秘要》8卷,清·静光禅师撰;《女科旨要》4卷,清·雪岩禅师增广;论述女科经、带、胎、产各病及其证治,方剂多切于实用。三书内容有所不同,可互为补充,为传世的竹林寺女科著作中文字最多者。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竹林寺女科全书
《竹林寺女科全书》即《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包括《女科秘要》8卷,清·静光禅师撰。《女科旨要》4卷,清·雪岩禅师增广。撰年不详。1771年始予刊行。论述女科经、带、胎、产各病及其证治,方剂多切于实用。三书内容有所不同,可互为补充,为传世的竹林寺女科著作中文字最多者。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立竿见影方
处方:黄葵花3钱,牡丹花3分,真芜荑3分,寸香1分,桑牛半个,巴豆半粒(去油),蓖麻半粒(去油)。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弹子大,大黄为衣。功能主治:活水瘦胎,软骨。主死胎不下,横生逆产。用法用量:临用研碎1丸,热酒和香油少许送下。用葱汁打糊为丸更妙。摘录:《胎产秘书》卷中
-
过期流产
过期流产为病名。即死胎不下。指怀孕后,胚胎死亡已超过一二个月,仍稽留在子官腔内,子宫增大与原妊娠月份不符,有时伴有阴道流血或有褐色分泌物,尿妊娠试验为阴性者。多因气血虚弱或气滞血瘀。气滞、气机不畅,影响死胎下行。治宜活血行滞祛瘀,引胎下行。方用《景岳全书》脱花煎加减,或用平胃散加芒硝。
-
女科秘要
《女科秘要》为书名,为《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系列丛书之一。《女科旨要》4卷,清·雪岩禅师增广;《女科秘旨》8卷,清· 印(一作 应)禅师续辑。论述女科经、带、胎、产各病及其证治,方剂多切于实用。三书内容有所不同,可互为补充,为传世的竹林寺女科著作中文字最多者。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五臌点眼方
《惠直堂方》卷二:组成:麝香1钱,珍珠1钱。主治:脐翻,眼突无纹,六脉沉伏。用法用量:临用时男左女右,点大眼角。三次小便利下黄黑水。如收敛还元,以老米饭锅焦汤服之,5-6日收功矣。制备方法:胎粪初胎者,收贮瓷瓶内,以泥封门,埋土巾21日,共研匀,取贮小瓷瓶内。常置暖处,不可令坏。
-
杖伤丸
《广笔记》卷三:组成:乳香、没药、血竭、孩儿茶、自然铜(煅)、川木鳖、人中白、孩儿胎(如无,以狗胎代之,倍加)、地龙、土木鳖、无名异。用法用量:杖过,每服100丸,酒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女科旨要
《女科旨要》为书名,属于《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丛书系列,4卷,清·雪岩禅师增广。包括《女科秘要》8卷,清·静光禅师撰;撰年不详,1771年始予刊行。论述女科经、带、胎、产各病及其证治,方剂多切于实用。三书内容有所不同,可互为补充,为传世的竹林寺女科著作中文字最多者。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补寝丸
处方:通明乳香(别研)半两,枳壳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瘦胎,滑利易产。主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怀孕9个月以后方可服。摘录:《胎产辑萃》卷一
-
惊胎
惊胎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惊胎者,见怀妊月将满,或将产,其胎神识已具,外有劳伤损动,而胎在内损动也。”
-
经验滑石散
处方:滑石(飞过)1两,白蜜半盏,香油半盏。功能主治:产难。凡水下胎干,胎滞不生者。用法用量:上将油、蜜慢火熬熟三四沸,掠去沫,调滑石末顿服。外以油调,于产妇脐腹上下摩之。立效。摘录:《医统》卷八十五
-
暗产
暗产病证名。指怀孕未足一月而流产者,其时胚胎尚未成形,人多不知有胎,故名暗产。古人认为多由郁怒不舒、房室不节所致(见《景岳全书》卷三十九)。李樾《达生撮要》:“种子须防暗产。弗复交接,以扰其子宫,盗泄母阴,夺养胎之气。盖浮火一动,则摇撼肾脉,胞门亦由之而不闭,胎始堕也。”
-
始膏
始膏生理学名词。古代对妊娠二月胚胎之称谓。出马王堆汉墓出土古医书。《胎产书》:“二月始膏,毋食辛燥,居处必静……”徐之才《逐月养胎方》亦曰:“妊娠二月名始膏。”
-
上皮疹
上皮疹为病证名,即马牙。马牙出自《万病回春·初生》。即初生儿齿龈上呈散在的淡黄色若米粒大小的圆形结节,内含脂肪渣,往往因妨碍吮乳而引起啼哭。清·程永培《咽喉经验秘传》:“马牙系初生小儿胎内已受热毒,见风即生,但看牙根上有白色如脆骨者是。可以针刺出血,并吹清凉解毒之清咽利喉散或冰硼散。
-
胚体内生产
胚体内生产涉及的基本技术,包括超级排卵以及发情同期化。由于母牛最多仅能年产一胎,一生中的产犊数很有限,若要一次发情时能排多个卵,必须对供胚牛进行超级排卵处理。简言之,若将此胚同时移置到32头发情同期化的受胚母牛中,如果怀孕率为50%,即表示会有16头经胚移置的小牛同时诞生,其生产效率之高不言可喻。
-
朱砂汤
《胎产新书》:组成:猪心1个。主治:胎前怔忡。用法用量:水1碗,煎半碗,调朱砂1钱服。
-
目瞏
目瞏(qiōng琼)为症状名。出《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即两目瞏瞏直视,作徬徨惊顾之状。儿在胎中,孕母骤受大惊卒恐,以致儿袭其气,生后出现目瞏,宜按胎惊治之。《儒门事亲》治一儿目瞏,目赤多泪,令服瓜蒂散加郁金,上涌下泄,排出涎沫而愈。
-
芎归阿胶汤
方出《外台》卷三十三引《集验方》,名见《胎产救急方》引《养生必用》(见《医方类聚》卷二二四):组成:芎3两,阿胶(炙)3两,当归3两,青竹茹3两。主治:妊娠动胎去血,腰腹痛。用法用量:以水1斗半,煮银2斤,取6升,去银,纳药煎,取2升半,分3服,日2次夜1次。制备方法:上切。
-
胎教
胎教(fetaleducation)是指调节孕妇饮食起居、思想修养及视听言行,促进孕妇身体健康,预防胎儿发育不良及培养胎儿气质品格的调养方法。古人对孕期提出的有关摄养、起居等注意事项,以达到保证孕妇身体健康,预防胎儿发育不良,及防止坠胎、小产、难产等目的。如胎前节养六条:除烦恼;
-
白术枳壳丸
处方:白术、枳壳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胎前,胎在胸腹痞闷。服药后,怀孕妇人其胎瘦小易生也,生下之后2-3月,其子即长大。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二七引《医林方》
-
大生要旨
《大生要旨》为书名。卷1种子,卷2胎前,卷3临盆,卷4产后,卷5保婴。此书流传较广,另有增订或改编本,如《增广大生要旨》、《三科大生合璧》等。卷一纂集有关种子之法,强调“求嗣须充精血兼养气;卷二论述胎前禁忌、受胎保胎之要;卷三述临床产常见诸证及难产救治之法;书中常摘引《达生篇》、《十产论》之文以为佐证。
-
补益大豆方
处方:大黑豆3升,何首乌4两(选大而赤者),茯苓3两,青盐8钱,甘草1两。制法:锉为片,先晚以瓷钵一个盛豆,入水8碗,用绢包药量内,次日以砂锅内煮,候水干为度,去药不用,取豆略晒,用瓷瓶收贮。功能主治:固精补肾,健脾降火,乌发黑发,延年,固胎多子。摘录:《胎产心法》卷上
-
斑玄丸
别名:斑延丸(《医略六书》卷二十八)。处方:斑蝥(去头、足、翅,炒)延胡索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糊丸。功能主治:主治妊娠异胎,状似症瘕,及气血痛等。用法用量:用酒送下。以胎堕为度。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
保胎盘石丸
《女科辑要》卷下处方怀山药4两(微炒),杜仲3两(去粗皮,净,盐水炒断丝),川续断2两(酒炒)。制法上为末,糯米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保胎。主堕胎小产。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汤送下。或每月服数次,至惯半产之月即服之,无不保全。
-
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
《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为女科丛书。又名《胎产新书》、《竹林寺女科全书》、《济坤育麟竹林寺女科全书》。包括《女科秘要》8卷,清·静光禅师撰。撰年不详。论述女科经、带、胎、产各病及其证治,方剂多切于实用。三书内容有所不同,可互为补充,为传世的竹林寺女科著作中文字最多者。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周纪常
周纪常清代医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工医,取前人妇科书之长而成《女科辑要》八卷(1823年),以专篇论述经脉、胎孕、产孕、产育、杂病,并附载《竹林寺女科》、亟斋居士《达生篇》及单养贤《胎产全书》。书末附方药。
-
脚手先下难产
脚手先下难产病证名。《傅青主女科》卷下:“妊妇生产之际,有脚先下而儿不得下者,有手先下而儿不得下者。人以为横生倒产,至危之症也,谁知是气血两虚之故乎。产母之气血足,则胎必顺,产母之气血亏,则胎必逆。顺则易生,逆则难产。子在胞中,亦必弱。总用转天汤(人参、当归、川芎、川牛膝、升麻、附子)。
-
护胎方
处方:伏龙肝。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护胎,令子不落。主妊娠感时气,身大热。又取井中泥涂心下,干则易。各家论述:《普济本事方释义》:伏龙肝气味辛咸微温,入足厥阴。水调涂脐下二寸,以土和水性乃凉也。妊娠患伤寒,身大热,胎不安,以之护胎,则血静而安矣。
-
下胎方
概述:下胎方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景岳全书·妇人规古方》卷六十一引《广济方》之下胎方:处方:天花粉四两、肉桂、牛膝、豆豉各三两。功能主治:《景岳全书·妇人规古方》卷六十一引《广济方》之下胎方用于催产,并治胎死不下。功效:《医统》卷八十五引《广济方》之下胎方功在下胎,并下死胎。
-
徐守贞
徐守贞明代医家。金川人。擅治妇产科疾患,撰有《胎产》(一名《徐氏胎产》)一书。该书将胎产病分为三类,附以杂病,所用方药易求,收效甚验。现存于道藏医书《急救仙方》中。
-
大造保童丸
处方:蛮子(人胎骨,炙过)、狼子(狗胎骨,酥炙)、猫子(猫胎骨,炙过)。功能主治:痘疮黑陷倒靥,干枯不起。用法用量:上加脐香下。摘录:《准绳·幼科》卷六《准绳 幼科》卷六:方名:大造保童丸组成:蛮子(人胎骨,炙过)、狼子(狗胎骨,酥炙)、猫子(猫胎骨,炙过)。
-
原料乳卫生质量
原料乳卫生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乳及乳制品的质量。患乳房炎牛乳、产犊前十五天的胎乳、产犊后七天的初乳、应用抗生素五天内的乳及变质乳既不得作消毒乳也不得加工成乳制品。对掺伪的乳要分清情况处理,对加入了水、蔗糖、食盐、豆浆、淀粉等物的牛乳不得作消毒乳供人饮用,可用于加工乳制品。
-
试胎
试胎(testinglabor)是指孕妇妊娠八九个月时出现的较为短暂的无规律的腹痛表现,一般痛后如常而无分娩征象(妊娠中期或晚期出现胎忽乱动,腹痛等症状。但脉象无分娩征象者。唐桐园《大生要旨》卷二:“受胎六七个月或八九个月,胎忽乱动,二三日间或痛或止,或有水下,但腰不甚痛,是脉未离经,名曰弄胎,又曰试胎。”
-
女科折衷纂要
《女科折衷纂要》为妇科专著,清·凌德(嘉天)纂辑于1892年。全书分调经、虚劳、胎产、临产、杂证及产后六门。凌氏论述胎产经带诸疾重视养气血、扶脾胃,条分缕析、纲目分明。现存《三三医书》本。
-
邵以正
邵以正明代医家(?尝辑集其师,师祖平日所收集之胎产、小儿、追痨、济急、济阴、理伤、续断等著作及方剂,汇集成帙,取名《青囊杂纂》,其中包括《仙传济阴方》、《徐氏胎产方》、《仙传外科集验方》、《小儿痘疹证治》、《秘传外科方》、《济急仙方》、《上清紫庭追痨仙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秘传经验方》。
-
柴胡山栀散
处方:丹皮、柴胡、山栀、川芎、当归、芍药、甘草、牛蒡子、白术。功能主治:妇人肝火漏血。摘录:《灵验良方汇编·胎产要诀》卷上《灵验良方汇编 胎产要诀》卷上:方名:柴胡山栀散组成:丹皮、柴胡、山栀、川芎、当归、芍药、甘草、牛蒡子、白术。
-
通闭汤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名:通闭汤组成:积壳1钱半(炒),防风1钱半,甘草8分。各家论述:妊娠感冒,风邪直入大肠,而大便秘结,谓之风秘,胎孕因之不安。防风祛外邪以通风秘,枳壳泻滞气以疏肠结,甘草缓中和胃也。水煎温服,使风邪外解则滞气通行,而津液四布,胎得所安,岂有大便秘结之患乎?
-
程从美
程从美清代医家。别号志阳子。四川新都人。专精妇科,行医数十年,积己之经验,并参考前代胎产诸法,撰有《胎产大法》二卷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