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胎方位
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简称胎位。顶先露以枕骨为指示点,额及面先露以前囱及颏、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则以肩胛骨为指示点。每种胎先露有六种胎方位,横位则为四种。其他较少见的为枕左后、枕右后、枕左横及枕右横。横位有肩左前、肩右前、肩左后及肩右后四种方位。
-
手法旋转胎头
手术名称:手转胎头术别名:手法转胎头术;2.因产母合并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史或胎儿窘迫,需行产钳或胎头吸引器缩短第二产程,而胎方位为枕横位或枕后位者。6.重度妊高征、羊水过少、巨大胎儿及高张型宫缩乏力行手转胎头时,应谨慎小心,如遇困难,应立即停止旋转。8.严密观察胎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手法转胎头术
手术名称:手转胎头术别名:手法转胎头术;2.因产母合并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史或胎儿窘迫,需行产钳或胎头吸引器缩短第二产程,而胎方位为枕横位或枕后位者。6.重度妊高征、羊水过少、巨大胎儿及高张型宫缩乏力行手转胎头时,应谨慎小心,如遇困难,应立即停止旋转。8.严密观察胎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手转胎头术
手术名称:手转胎头术别名:手法转胎头术;2.因产母合并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史或胎儿窘迫,需行产钳或胎头吸引器缩短第二产程,而胎方位为枕横位或枕后位者。6.重度妊高征、羊水过少、巨大胎儿及高张型宫缩乏力行手转胎头时,应谨慎小心,如遇困难,应立即停止旋转。8.严密观察胎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横产式
胎体横卧于骨盆入口的上面,先露部为肩,胎头在母体的一侧,而臀在另一侧,可能是暂时的,最后转成为纵位或横位。2.未足月胎儿,尚未转为头先露。如系忽略性横位,已届临产多时,则母子可能危险,产妇多死于休克、出血、感染,胎儿多因缺氧而死亡或因胎儿胸腹部受压、胎盘早剥、血循环停止,脐带脱垂而死亡。
-
肩先露
胎体横卧于骨盆入口的上面,先露部为肩,胎头在母体的一侧,而臀在另一侧,可能是暂时的,最后转成为纵位或横位。2.未足月胎儿,尚未转为头先露。如系忽略性横位,已届临产多时,则母子可能危险,产妇多死于休克、出血、感染,胎儿多因缺氧而死亡或因胎儿胸腹部受压、胎盘早剥、血循环停止,脐带脱垂而死亡。
-
胎头吸引术
如所用的负压过小,吸引力弱,胎头吸引器容易滑脱,如负压过大,胎头容易损伤。4.胎头双顶径已达坐骨棘平面,先露骨质部已达坐骨棘下3cm或以下。⑵颅内出血:按新生儿颅内出血处理。产钳操作手术技巧要求较高,术者可控制胎儿娩出,紧急情况需及时将胎儿娩出者,应首选产钳助娩,胎头吸引术失败2次者可改用产钳术。
-
真空吸引术
如所用的负压过小,吸引力弱,胎头吸引器容易滑脱,如负压过大,胎头容易损伤。4.胎头双顶径已达坐骨棘平面,先露骨质部已达坐骨棘下3cm或以下。⑵颅内出血:按新生儿颅内出血处理。产钳操作手术技巧要求较高,术者可控制胎儿娩出,紧急情况需及时将胎儿娩出者,应首选产钳助娩,胎头吸引术失败2次者可改用产钳术。
-
产科常规
(8)月经史。3.产科检查(1)腹部检查:腹形、宫高、腹围、胎方位,胎动,胎心音位置、胎心率。6.胎心监护孕34周后酌情做NST或CST。临产记录记录检查日期、时间,记录血压,脉搏,子宫收缩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强度及有无压痛,胎心率,直肠指诊、宫颈口开大情况,先露下降,产妇一般情况及处理情况,并签名。
-
软产道异常性难产
(3)宫颈口黏合:分娩过程中宫颈管已消失但宫口不开大,宫口包着儿头下降,先露部与阴道之间有一薄层的宫颈组织,如胎头下降已达棘下2cm,可经手捅破,宫颈口即很快扩张,也可在子宫口边缘相当于时针10点、2点及6点处将宫颈切开1~在第二产程,手术助产之前的阴道检查中常以扪清耳廓方向来协助判断胎方位查得是否准确。
-
中、晚期妊娠
疾病分类:妇产科疾病概述:中、晚期妊娠诊断:1.病史有早期妊娠经过,子宫逐渐增大并出现胎动。3.胎儿心音于妊娠18~20周用听诊器经孕妇腹壁能听到胎儿心音。B型超声显像法不仅能显示胎儿数目、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有无胎心搏动以及胎盘位置,且能测量胎头双顶径等多条径线,并可观察有无胎儿体表畸形。
-
产科检查
禁忌证:一般无特殊禁忌证。随后用四步触诊法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以及胎先露是否衔接等。第1步手法:检查者两手置子宫底部,了解子宫外形并测得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3.腹壁紧、子宫较敏感、确定胎背位置有困难时,可借助胎心及胎先露部综合分析后判断胎位。
-
横位
疾病分类:妇产科疾病概述:横位除胎儿极小或死胎浸软极度折叠后才能自然娩出外,正常大小的足月胎儿不可能从阴道自产。经产妇腹壁松弛、羊水过多或双胎,也可出现横位产。(2)临产后,随着宫缩增强胎肩下降,胎体折叠弯曲,颈拉长,上肢脱出阴道外口,胎头及臀仍被阻于骨盆入口的上方,形成嵌顿性横位或忽略性横位。
-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
疾病分类:妇产科疾病概述:臂丛神经是支配上肢的主要神经,可分为根、干、束3段,各段均有分枝支配相应的肌肉。(2)前臂型:症状不明显,生后多日才发现。诊断检查:1、有头位或臀位娩出时过度牵拉史。健康指导:1.经常活动患肢手指,防止关节僵硬。2.手术后应遵照医嘱长期应用神经营养药物,促进神经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