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名
褐薄芝
拉丁学名
Polystictus affinis (Bull. ex Nees) Fr.
中文别名
褐云芝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
形态特征
子实体小,革质,菌盖2.5-5cm×3-6.3cm,厚2-3mm,近圆形,扇形,肾脏形、蝶形,偶有侧面相连,鲜时柔软,干时变硬,表面平滑或光亮,有橙黄、土红、黄褐或红褐色相间接同心环纹和环带,或有放射状纵沟条。边缘薄锐往往色浅,干后下卷,或波状起伏或瓣状。菌肉白色至黄白色,或变至蛋壳白,厚达1.5mm。菌管很短,厚0.3-1mm。管口细小,近圆形或多角形,管壁完整,每毫米4-10个,靠近边缘不孕。柄侧生,长1-2.5cm,粗0.3-0.5cm,较盖色深,基部膨大。子实层中菌丝无色透明,粗3.5-4μm。孢子小,无色,透明,长椭圆形, 平滑,4-5μm×1.5-2μm。
图例
图 991 褐薄芝 : 1. 子实体, 2. 孢子
生态习性
生于杨、柳、栎、赤杨等多种阔叶树倒木、枯枝、木桩上。一年生。
分布地区
海南、
广东、
广西、
台湾、
福建、
云南、
湖南、
吉林、
辽宁、
黑龙江、
西藏等。
经济用途
引起多种阔叶树木形成海绵状白色腐朽。此菌含纤维素酶,可应用于食品工业等方面。另外,其形状似灵芝如意,干后不变形,具有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