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孢牛肝菌

伞菌目牛肝菌科粉孢牛肝菌属 可食用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中文学名

白粉孢牛肝菌

拉丁学名

Tylopilus albofarinaceus (Chui) Tai

中文别名

白粉牛肝菌

同物异名

Boletus albofarinaceus Chiu

分类地位

形态特征

子实体小。菌盖扁半球形,白色,不粘,直径5cm,表面被大量白色粉末。菌肉白色,纤维质,稍厚,柄基部的菌肉带黄色,不变色。菌管层高生,菌管长3mm,粉葡萄酒色,管口直径0.7-1mm,暗酒红色,单孔,角形。菌柄近圆柱形,长6-7cm,粗7-8mm,表面白色,基部略带黄色,粉状,有褐色纤丝状条纹,向下渐膨大,内部实心。孢子无色,椭圆形,光滑,11-14μm×5-7μm(12×6μm)。

图例

图 662 白粉孢牛肝菌: 1. 子实体, 2. 孢子(图、文据裘维蕃, 1957)

生态习性

生于林中地上。

分布地区

云南等。

经济用途

可食用。此菌又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