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肝的再生
| 医学电子书 >> 《组织学》 >> 消化腺 >> 肝 >> 肝的再生 |
| 组织学 |
|
|
正常成体的肝细胞是一种长寿命细胞,极少见分裂相。但在肝受损害后,尤其在肝部分切除后,残余肝细胞迅速出现快速活跃的分裂增殖,并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如大鼠肝被切除3/4后15~18小时,即以四倍体肝细胞为主启动增殖周期,术后24小时出现S期和G2期高峰,术后36小时出现分裂高峰。术后2天内大多数肝细胞均至少分裂一次,此后肝细胞继续分裂增殖,直至术后5~7天肝恢复正常体积,肝细胞分裂也停止。肝病患者施行大部或部分肝切除后也有再生能力,但因病变情况而异,一般可在半年内恢复正常肝体积,肝具有如此强大的再生潜能,其机理虽已有许多研究,但迄今还不完全清楚。目前已知,肝再生受肝内外诸多因子的调控,包括肝细胞增殖刺激因子、肝细胞增殖抑制因子和激素类辅助因子三大类。肝细胞增殖刺激因子有数种,如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肝大部切除后不久由新生肝细胞产生)、肝刺激物质(HSS,由再生肝产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由肺、肾、血小板等及受损害的肝产生)等。肝细胞增殖抑制因子也有几种,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由血小板和肝血窦内皮细胞等产生)、肝抑素(hepatic chalone),由正常肝细胞产生)等。激素类辅助因子,如胰岛素、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等。在肝受损害或部分切除后,肝外和(或)肝内产生这些因子的量发生变化。它们通过肝细胞相应的受体作用于肝细胞,使肝细胞膜结构和代谢活动发生变化,启动和促进或抑制肝细胞的增殖。尽管上述因子的作用机理及其相互关系还不完全清楚,但它们协同调节和控制肝再生过程的事实已基本肯定。
出自A+医学百科 “组织学/肝的再生”条目 http://www.ye8.net/yixueshu/w/%E7%BB%84%E7%BB%87%E5%AD%A6/%E8%82%9D%E7%9A%84%E5%86%8D%E7%94%9F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 关于“组织学/肝的再生”的留言: | |
|
目前暂无留言 | |
| 添加留言 | |